苹果的发布会与巴神的投资
苹果昨晚的发布会如它的超级粉丝段永平所言:“如往年一样,还是没啥惊喜”。自2016年巴菲特投资苹果以来乃至更早,苹果的产品就没有太大的惊喜了,只不过微创新是一直有的。然而就是没有惊喜的五年多时间,巴菲特投资苹果赚了六七倍。是巴菲特过去十年乃至二十年,最为成功的一笔投资。
巴菲特敢于在苹果熟透了的阶段投资,实际上是他几十年投资风格的延续。他是把苹果当成可口可乐那样的公司去投资的。在他眼里,iPhone并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成熟消费品。
他还真看对了。
苹果的发布会越没有惊喜,越证明手机这个产品越来越成熟,就像汽车,自发明以来,其基本功能作用就已大致定型,其后百多年没有颠覆性的创新。直到现在的电动车,但即使是电动车,也只是动力形式的改变,汽车的基本功能不会有多大变化,虽然电动车玩家吹嘘,电动车会改变世界。
没有变化才好进行投资评估和决策。这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思想。他回避那些变化迅速的产业。
成熟的产品、成熟的行业发展必然就比较慢,巴菲特2016年投资苹果以来,苹果营收、利润增长均不到30%,但是分红增长了55%,因回购股本减少了25%。
低增长(不到10%),但是持续的分行和回购,依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投资回报。
如果苹果能把过去5年的回购力度持续下去,也就是每5年回购25%的股份,那么10年后,苹果的股份将是目前的56%,20年后将是目前的32%,30年后将只有18%。即使苹果的利润零增长,每股收益也可以持续增长下去。
这就是印钞机。印钞机几乎不用什么投入,吐出的全部是现金。
低增长公司能投资的前提是地位稳固,生意有良好的延续性,同时有极好的自由现金流,赚的钱大部分可以用来分红或回购。
苹果之前巴菲特的大手笔投资科技股是IBM,促使巴神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IBM的大手笔回购,与投资苹果的理由差不多。但IBM投资的失败在于,IBM的行业地位比不上苹果,生意的延续性比不上苹果。
手机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电子消费品,在我个人看来,50年之内看不到被颠覆的可能,乐观点预计,延续百年也不是不可能。如汽车一样。只要手机存在不被颠覆,苹果的地位大致也不会被颠覆。竞争对手会无限接近,但我不认为能取代苹果。就像奔驰发明汽车以来,到现在依然立于潮头。
投资者不要怕公司发展慢,怕的是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发生错判。巴菲特几个重大的投资失误如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收购Dexter、布朗鞋业等都是对公司的基本面做出了错误的估计。
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只要足够强,也就是利润质量足够高,现金流足够强悍,哪怕行业在萎缩,投资也不大可能出现重大损失。因为这样的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供你慢慢转出投资。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跳船。
伯克希尔总体看虽然是失败的,但是在巴菲特收购初期好几年,巴菲特还是可以榨取净现金流去投资其它行业的,到彻底没有任何正的自由现金流,巴菲特才关闭纺织厂的。这期间也持续了20年。
一项生意只要不用新增任何投入,然后还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即使现金流逐步萎缩,但只要不是突然没了,还是依然可以全身而退的。
那些需要外部资金不断输血维持的增长才会对投资者有可能造成大的伤害。
随着中国经济有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高质量的低增长公司的投资价值会凸显,相反那些在经济高增长阶段靠资金堆出来的所谓成长性公司有可能显出原形。
-
巴菲特为什么对高增长没兴趣?
企业也是有“人格”的,所以它也叫法人,就是说,企业虽然从法律意义上属于股东,但是它实际上有非常大的独立性,特别是那些没有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众公司,基本上是独立于股东而...
-
巴菲特估值逻辑的一个延申
企业如何估值?巴菲特的主张是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变量:一是自由现金流的估计,一是折现率的确定。 巴菲特是怎么算的呢?他在1991年致股东信罕见地做了...
-
一个简单的估值思路
任何一项资产的估值都是它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所以估值要确定两件事情,一个是未来的自由现金流,一个是折现率。 长期的折现率取多少合适?要取一个在长期内譬如说1...
-
继续谈分红与企业估值
今天接昨天话题《巴菲特为什么对高增长没兴趣?》,继续谈谈利润质量对企业估值的影响。 利润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就是利润的增长需不需要留存收益的驱动,更简单粗...
-
再聊聊自由现金流
所谓自由现金流,我的理解就是股东可以拿走不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资金。它好比母鸡下的蛋,羊身上的羊毛,你拿走鸡蛋,剪下羊毛,不影响鸡继续下蛋,羊继续长毛。 自由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