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股价高低与如何估值
汉尼拔
不认同投资僧所说的:
“我明白这里讨论的高估是什么。如果抽掉价值这个概念,就剩下了牛市和熊市的价格差是否要去赚的问题。虽然这里不包括平时的小波动,依我看这还是个投资者能否去赚取价格差价的问题。从以了解到的中外投资历史看没有人能够成功的完成这个工作,即使只是牛熊市的差价。巴菲特很少去实践这个,一生中有几次成功的动作但是都没有总结。包括结束合伙企业和中石油。而我倾向于这是随机的事件,并不是特意而为。。。。。。”
1、结束合伙企业和中石油是必然,而不是什么随机事件。
二者所发生的时间横跨了20-30年,且事件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即:高估。结束合伙企业是因为当然整个市场高估,找不到值得买入的,结束合伙企业将已经积累的帐面利润交还投资者,同时为公司化运作(控股伯克希尔)做准备。而出清中石油,是市场价值高于内在价值,也远高于自己低估时的买入价。
个人投资者、合伙企业、公司化运作,其所得的环境各不相同(资金来源、运作规章、投资主体理念和风险承受力)。投资有二点很重要:1)投资标的精选 2)时间
标的的精选,大家都知道,而时间却是重中之重。伯克希尔,保险浮存金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时间这一因素。
2、投资重在确定性,就算是巴菲特对于所投资的标的也在不断的跟踪,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确定性,分阶段增仓买入也未尝不可,如可乐,盖可,富国。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享受企业的发展成果。
3、市场如大河,太多的人,总想着一个跨两河,唯心了。
1、PE、PB、PEG用于判断买入,持有,卖出
2、用于估值的:净利润(至少5年,且有相应现金流量辅助)绝对增幅平滑趋势。
3、关于美国股市前一百年的回报率是7%,这里的回报指的是什么?大盘指数?
4、赞同网友”zhaohuazone”的观点,优秀的企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新浪网友
巴菲特说《证券分析》要读十遍,绝不是哄人的,我读了应该有六七遍了,开始觉得很枯燥,后来越来越觉得有醍醐灌顶之感,如果大家真的把格雷厄姆的话记在了心里,就会知道高估就是高估,不管是不是好公司,没有任何借口,只有绝对,没有相对,所谓相对高估,只不过是心中对好公司的一种留恋所造成的先入为主之见而已,《证券分析》其实就是想传达一种思想:未来是高度不确定的,要保守再保守,理智再理智。
renm_young
行业的估值是否高估还是低估实际上是很难判别,高估与低估首先就是选择判别标的。对于标的的选择首先就是一个难题,具体选择什么标的才是好可靠的标的,既然判别高估与低估需要两个过程,何必不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判别呢?高估与低估实际上是判别企业的拐点出现了没有,企业的拐点是否出现则是判别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出价人出价的约束条件是否消失,如果尚未消失自然不存在高估与低估的问题,如果消失则需要判别高估与低估。另外,时刻判别市场高估与低估的投资者实际上是市场上最贪婪的投资者,并且最后的收益是最低的投资者,作为价值投资者不不在乎市场的波动。
新浪网友
市场85%时间是有效的,,15%的时间是无效的.也仅在15%时间内下注才能复制巴菲特.如果不有效,老巴不会一生8次荐指数基金了,指数基金理论前提是有效市场理论的.
大部分人都逃不了尤金,法码的定论,,无论公私募,对冲,是战胜不了指数的.很正常,,,.抽象化常识思维方式,每个人都寻求投资回报最大化,其结果必然是投资回报平均化,即然是平均化,,哪就拿一把大菜刀把市场就像平分香肠式的纵向剖开,市场的横切面就是最理性的组合.指数基金是最理性的投资标的.三十多年来,年复一年,指数基金战胜85%的主动性基金,还有人说有效市场理论是谬论.甚至还有人年复一年输给市场,还批评学院派和金融学教授.真是没悟性..
虽然有效市场前置条件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但并不妨碍他大部分普遍正确性,牛顿推导力学定律前置条件是真空无摩擦系数,也与现实有差距,但并不妨碍他把卫星送上天.因此尤金,法码2014年可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要是获奖至少打破专家理财的神话.
求学路在走
我个人现在最大的困惑是,选择低估的股票并且买入,一点也不难,困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卖出。我也知道市场狂热时会有泡沫,我可以享受一段时间泡沫。但是,还是会面临低估的股票长期不涨,而泡沫已经发生的股票在卖出后长期沐浴在泡沫中。我尝试每月重估,或每季重估,调整持仓,结果大体没有什么区别。
旸谷
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所以最高达到6124点的那一波就能见到300块的中国船舶。1664点到3478点的那一波,是流动性泛滥环境下极度恐慌心态的趋稳,所以才有山东黄金的两年多大牛行情。这一波经济周期里,中国政府计划完成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所以这一波的主旋律将会是非传统制造业的股票。
有的朋友学习巴菲特,以为就是买了类似于贵州茅台这样的股票捂着。从40多买了捂到230,再从230捂到84.
借用前人一句话:所有学巴菲特的,学巴菲特者活,似巴菲特者死。在中国学习巴菲特思想的,当有以下操作特征。不然,只是鹦鹉学舌,食而不化。
第一,买股票当是买当下经济周期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第二,在价值低估期勇敢满仓,在价值正常期坚持持股。
第三,极度厌恶从价值高估区向下回落的风险,而在其它下跌时呈现的是贪婪。
汉尼拔
估值不是单看市盈率就能确定,还要看PEG、未来增长的确定性、未来的市场空间。
1、投资重在:确定
2、企业只有开源+节流双向并发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3、发展速度的前提是:效率和质量,个人倾向于做强——做大,而非做大后再做强,如同围棋的落子次序。
4、允许犯错,但不要犯方向性的错误,对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是如此。
江门
把年作为思考投资的最小单位,关键词是“思考投资”,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分析企业若干年是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目前的价格对于若干年后企业的价值来看是否低估,而不是说买入企业股权后需一年以上才能卖出,这里是不涉及交易策略的。
索马里海盗
感同身受,投资目光不能太短浅,看得越远,股价对人情绪的影响就越小,投资心态就越好。朋友常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很不认同,财不入急门,整天追涨杀跌,跟赌徒毫无两样,除了感受到刺激,到头来大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至于时间成本问题,如果你在股市追涨杀跌10年,到头来没赚到钱,那时间成本该怎么算呢?有正确的方向,舍得时间,得到财富。
平安一生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像巴菲特这样一生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伟大”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别人贪婪”,却不见巴菲特“恐惧”抛售,这说明“别人贪婪”不是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标准。既然与卖无关,那就与买有关了?
李爱沃
企业的估值水平应该在多少倍市盈率才是合适的,巴菲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企业保留全部盈余后的赢利规模增速要跑赢长期债券利率(该债券票息率为8%),投资者才算获利,否则买股票还不如买债券。持有时间越长,通货膨胀的风险就越大。当其他条件都一样时,10年的债券比5年的债券也要支付更高的利息。关于贴现率,巴菲特认为最低不应低于6%,长期8%比较合适。巴菲特之所以把最终的贴现率定在10%,是因为10%的投资回报率在扣除纳税后能净得7%,这是他对每笔投资的最低要求。他的老师格雷勒姆曾经给出过市赢率14-16倍作为价值合理的估值参数,对应的年化收益率在6.25-7.15之间。
企业稠性的净资产回报率在12%左右,随着通涨的提高,净资产回报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交易过程中,各类摩擦成本(印花说、红利税、资本利得等)抽走5%。因此,我们可以把股票看作年收益7%的免税债券。税率的高低对最终的收益率影响是巨大的。本币升值对投资的影响是正面的,如果汇率只是温和的升降,对投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
百年
不同得行业有不一样得估值方法,很难说用哪个相对得估值标准能精确得计算出其价值。 我个人认为有些其实之所以历史中枢值会高过其他企业,是因为该企业长期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很简单就从长期资产负债率也可看出。 我个人还是坚持观点,投资估值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 因为要说投资就是估值那么简单得话,那钱岂不是太好赚了,岂不是全世界得精算师或者高级会计师都成“投资大师了”。 投资和会计或者精算有着本质得区别。 投资更重要得是对未来得把握和预计,我个人最看中企业得总市值。 从总市值入手,判断其所在行业得基本容量,分析企业得市场占用率和未来规划。 再按照其不同行业,不同周期,不同特点来预计投资风险,给出不一样得综合估值。(其实我们做得都是模糊数学)最终选择确定性最大得企业进行投资。 当然,说得有点片面,我会在未来我得博客中做重点阐述。 望梁先生有机会可以提点意见。
现在很多投资者把巴菲特老先生所谓得“安全边际”认为成
李斌
估值方法1。市盈率:估值工具箱里的螺丝刀。简单有效。但只能做参考。因为不反映未来。利润走下坡路那低市盈率就没有意义。高成长公司可以给略高的市盈率。2.市净率:可以称为价值投资估值的1.0版本。公司真实资产或隐蔽资产是否低于股票市值。财报的账面价值有水分。100万购置的机器可能在未来只能卖废铁。而10年前评估购买的土地可能是现在价值的数倍。有些资产低估但使用效率极低。有个美国公司市净率只有0.2倍但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总部大楼。不能收租金又不会轻易变卖。所以要看账面价值是否真实和能变现。巴菲特最早买烟蒂企业很辛苦鼓动投票变卖资产来分红。不是机构投资者根本在股东会没有话事权。3.派息率:派息率在国外股市是重要估值指标。国内看重炒作股价,上市公司分红政策也更倾向于送股而非派息。除了极少数(如伯克希尔)能把未分配利润产生更高收益率绝大多数公司是浪费了资金效率。不如分给股东再投资。香港的惠理集团长期取得和巴菲特类似回报率。其秘诀之一就是买派息率在5%以上的公司。派息率也看出公司对股东的态度。管理层拿千万年薪又不派息。那治理结构可想而知?还需注意的是拿30%的利润出来派息有5%派息率还是拿50%利润出来派才有高派息。派息率缺点是只显示出过去和现在。未来依旧需要评估公司基本面。4.PEG:彼得林奇发明的估值方法。是用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和市盈率比较产生的比率。一般当PEG为1时估值合理,数值越低则意味着越被低估。假设未来几年的增长率是30%那以15倍市盈率计算就是0.5倍.对成长性好的公司有参考意义。有人把历史的增长率拿来算PEG。实际应该用未来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来算。而未来的增长要看一个企业的护城河和竞争力。5.现金流量折现:巴菲特最提倡的终极估值方法。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贴现率,将未来的产生的所有现金(包括残值)折合成现值。贴现以后的利率要高于长期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打折的债券)。但也无法精确。公司的经营有不确定性。有护城河的公司的确定性大所以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出来的内在价值更确定。巴菲特说:“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好。”未来10年折现出来有10亿的公司现在市值只有1亿那就非常低估。投资它产生的复合回报率为26%左右。
长江川流不息
我觉得安全边际最重要,我们要小心把股票当成毕加索的画--艺术化,当然伟大的企业(伟大的行业+杰出的管理)在估值时可以适当放宽些,安全边际可以小些,但这不代表可以艺术化--凭想象。
梁兄,我在A股还没有发现伟大的企业,有很多伟大的行业的企业,如:茅台、阿胶、白药,但它们的管理实在难称为杰出,如茅台手握上百亿资金拿利息(唉!),虽然比乱投资多元化好一些,但这也是在一定程度毁灭价值,尤其在今年5-7月股价在125-130之间为什么不回购股票?(大股东倒是知道股价低股所以增持,而管理层就是大股东的代表难道不知吗?)。
又比如阿胶也是手握10几亿资金还买理财产品呢?难道阿胶的管理层认为股东们的理财水平都比他们低吗?当自身股价没被低估时多余的资金最好是分给股东!
上述两个企业都具有伟大企业的潜质,但还差点,可能是他们都是国资控股,潜意识里没有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吧!
白药在应用多余资金方面比茅台和阿胶好些,但王董快速扩张的做法让我还是有点担心,有待时间考验!
还有一些具有杰出管理者的企业,如苏宁的张近东,万科的王石,福耀的曹德旺,新和成的胡柏蕃,可惜他们都处于一个收益不稳定的行业,他们必须每天都清醒,不能容许大的昏招,所以也难以成为伟大的企业。
所以,我认为在目前的A股还是要强调安全边际为第一!也就是确定性还不足于让人放心。请赐教!
呆二
优秀企业的安全边际其实来自于市场对其成长性估计不足,比如市场认为其再成长5年就差不多了,市场也不敢为未来支付太多,宁可等其成长相对确定后在提升其估值,而优秀的企业或许可能成长10年、20年,特别是具有垄断地位的日常消费品企业。
舟山
经济转型与中小板、创业板是否高成长只有一定联系,经济转型未必能使这些企业赚很多的钱。沈阳机床、西飞国际及一些科技类公司、新能源公司也许对社会进步意义较大,也就是社会价值较大,但并不是经济价值较大,对股东来说,只有经济价值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投资股市并不是当活雷锋。
laoba1梁军儒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永远成长,但不能用市值去简单下判断。二三十年前美国市值上千亿美元几乎是天文数字,现在则稀松平常,期间包含了通货膨胀、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能否持续、市场空间、成长速率、确定性才是判断的标准。具体到茅台则要看你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判断了。
谷运兵
投资的简单之处让人不敢相信,无数次痛苦的失败和失败之后的思考,终于相信一些简单的东西:
低价是美的;不能靠预测去投资;为高概率机会下注;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s5.html
历史的今天:
- 2018 : 纺织行业的机会来了吗?(0)
- 2018 : 报喜鸟:业绩拐点,股东增持!(0)
-
巴菲特估值逻辑的一个延申
企业如何估值?巴菲特的主张是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变量:一是自由现金流的估计,一是折现率的确定。 巴菲特是怎么算的呢?他在1991年致股东信罕见地做了...
-
商业模式定估值
很多投资者喜欢买低估值的股票,看见高估值的股票就头大。 殊不知,长期持有低估值的股票可能是投资道路上的一个大坑。 市场先生虽然有狂暴的时候,但是也不是傻...
-
天道骑牛:你现在看到的业绩未必是真实的业绩
引言:看到这里,也许你以为我要说的是业绩造假,然而这里我说的不是业绩造假。实际即使公司业绩是真实的,有时候在某些行业某些公司,你看到的业绩报表时未必是当时真实...
-
真正的高手,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无论外界环境优劣、不管运气好坏,都不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天进步一点,到来年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
-
看懂这两个图表,就明白了投资精髓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在投资中常用的两个图表。 一个是长期复利增值表,另外一个是估值表。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表格,其实融合了投资中的精髓,长期复利增值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