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之三: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
上期提出的多链条与单链条的模式,大家下意识会套用到各种股票上去,会发现有些情况解释不了。其实这是正常的,建立一个模型,一般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要解决更多问题,需要家里更多的模型。
我们建立各种模型,找出各种规律,落脚点是去预测企业未来的收入。前面说的按链条分析企业的收入变化趋势,是站在供给端分析的,采用的是投入产出法。从企业的三张报表来看,资产负债表是投入,利润表是产出,我们要预测利润表,从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好的办法,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在研究投入,这样就解释了前面为什么将企业的投入分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链条,其实就是将资产负债表按业务类型进行拆分。
与企业的投入产出动作相独立的,是客户的需求,客户是否会购买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受到了客户自身的约束,尤其是现金流约束,最常见的就是客户的效益周期性波动会带来需求的周期性波动。所以,从需求端来预测企业收入,是与供给端并列重要的一项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预测一个企业的收入会如何变化,应该去看客户的支出会如何变化。这个时候,传统方法多放在预测客户的收入波动了,比如预测钢铁企业收入的时候,会去汽车的销量。这是总量,还一个是看结构,也就是看这个企业的收入是客户的什么支出,因为汽车厂不同的支出,波动属性不一样的。比如汽车销量下滑的阶段,车厂对钢铁、机床的需求会下降,但对研发费用不一定会减少的。
其实前面花了五篇文章解释周期行业,就提出了这个框架,如果一个企业的收入是客户的固定成本支出,那就必须接受销量的波动,如果是客户的可变成本支出,那就必须接受价格的波动,隐含的逻辑就是要看客户的支出。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只要是成本,那就是周期的,这就是我对周期的定义,而不是看企业的下游行业是不是周期行业。这就引申出了非周期行业,按支出类型的定义,如果企业的收入是下游客户的费用支出,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那就是非周期了。
这里就需要开始厘清一下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区别了。按其起的作用来区分的话,管理费用是帮客户省钱省精力的,而销售费用是帮客户赚钱赚面子的。
对于toB类的产品,包括广告、白酒等,客户买过去是能够直接得到订单的,投多少广告有多少订单,这是比较直接的关系,酒桌上常见的也是一杯下去一吨订单什么的。对于toC类的产品,比如名包、名表等奢侈品,是能够直接给客户赚来面子的。也就说在选择赚钱赚面子还是通俗说法,严格来讲销售费用型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买单者与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是分离的。比如买广告的人,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看,而是让潜在客户看,买茅台的人,肯定不是自己独饮的。买奢侈品的也是如此,比如买了个LV,自然不会放在柜子里而要秀出来,买了个百达翡丽肯定是要戴的,至于走不走、准不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人知道咱也有名牌了。
而管理费用就相对简单了,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主体,购买者在消费决策的时候,原则是省钱省精力。比如购买可口可乐、娃哈哈、肯德基的时候,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品牌能够帮消费者节约精力,用不着每次消费都要货比三家,总不能每次都要比较一下娃哈哈和娃娃哈的区别吧,没那精力。这些对应管理费用的产品,消费者购买后自己默默使用就行了,用不着非得有人见证。
cong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来讲,销售费用型的产品,其消费者剩余大部分或全部让渡给了生产者。基本上是消费者出得起多少钱,生产者就会要价多少钱,生产者不会依据自己的成本去定价,而是不断试探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依此去定价。比如一个用户在央视做一个广告,能实现100元的收入,那央视收70元,广告主会给的,央视要90元,广告主还是会给的,广告主完全没资格跟央视说你这成本才2元啊,怎么卖90元呢。
从投资的角度,管理费用型产品与销售费用型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否长期提价。销售费用型产品的价格长期上升是常态,无论是广告还是奢侈品,可以完全脱离成本来定价。而管理费用型的产品,价格长期跟随成本波动,摆脱不了成本地心引力而持续涨价。那些销售费用型的产品,比如央视广告、茅台、LV不提价是个新闻,而管理费用型的产品,比如肯德基、可口可乐、娃哈哈,则提价是个新闻。
作者:肖志刚
链接:https://xueqiu.com/3638360312/125094143
来源:雪球
精彩评论
从投资的角度,管理费用型产品与销售费用型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否长期提价。
销售费用产品和管理费用产品在同一类产品中也同时存在,比如茅台是前者,二锅头是后者。
销售费用产品只要是标准品,也会有管理费用产品的属性。比如买茅台,我也不会比较这瓶茅台和那瓶茅台的差异,这一点和可乐是一样的。
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方式。更何况类别名称和财务报表中的科目重复,而造成不能直观理解。
感谢分享,但兄台这篇有点为了提理论而提理论的意味。
曾经看产品会从是否具有差异化这个维度看,跟这个逻辑很异曲同工:销售费用的产品差异化似乎更容易,因为不按成本定价毛利一般很高就有资金去做包装 去做差异性;管理费用型的销售毛利相对较低所以要很强的能力去做出差异化来。比如手表一堆品牌 差异性极多,饮料品牌就相对少,差异性不够。
如果一个企业的收入是客户的固定成本支出,那就必须接受销量的波动,如果是客户的可变成本支出,那就必须接受价格的波动,隐含的逻辑就是要看客户的支出。
消费者愿意支付品牌溢价与否 就是经济商誉
//
只要是成本,那就是周期的,这就是我对周期的定义,而不是看企业的下游行业是不是周期行业。这就引申出了非周期行业,按支出类型的定义,如果企业的收入是下游客户的费用支出,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那就是非周期
按其起的作用来区分,管理费用(猪肉)是帮客户省钱省精力的,销售费用(茅台)是帮客户赚钱赚面子
-
内卷与血酬:中日韩电子产业搏命史
韩国人黄尚基抗议三星使用化学药剂浸洗硅晶片 他的女儿在三星工厂工作四年,死于白血病 作者:陈帅 编辑:董指导/李墨天 智库:陈琛,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先进制造发展...
-
如何正确认识周期
传统的公司分类法中,将股票分为周期股,成长股,价值股。 周期股,就是公司业绩波动大的公司,如钢铁煤炭业。成长股,就是那些一直维持高增长的公司,如TMT公司。价值股,就是...
-
程欢:市盈率幻觉(二):2类估值误区之“低市盈率就低估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四句偈 市盈率幻觉(二):2类估值误区 作者:程 欢 在笔者的前一...
-
好生意的本质
好生意的本质是量价齐升 任何公司商业模式都可以简单将产品(或服务)归结为量价关系。销售额=数量*单价 初中二元方程X、Y两个变量,决定我们未来的投资...
-
影响股价涨跌最重要的几个政策因素
我们进入股票市场,自然是想要在市场里赚钱,绝对不是来做消费者的,大家都想做股市的获利者,然而结果却是难尽如人意,往往是赚钱的时候少,亏钱的时候多,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