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伟:投资杂感42——估值定理的研究体会
价值评估有没有专门的理论?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有哇?“现金流折现”嘛!
但是,“现金流折现”这一词可能就象万金油治病一样,中看却不中用,跟喊句空洞的口号差不多。可以列举如下的问题就清楚了:
1. 现代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信息披露体制是“会计”——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经营数据,而现金流则是另外一种“语言”——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经营数据。两套“体制”很多时候是不同的、矛盾的。一家自由现金流为负的公司,经营的会计利润却是正的,统计意义上看,市场对哪个指标更敏感?不言而喻,显然是后者。我们专门的统计计算也表明,比如徐星指数20家样本公司自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与会计利润的相关度远高于现金流与股价的相关度。如此,用一个非正式的信息披露“语言”,且与市场相关度不高的“现金流”指标来折现,其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实际操作意义究竟何在?
2.即便现金流折现有其终极意义上的理论价值,但它能揭示内在价值与何种经营要素有关吗?从现金流折现公式中得不到任何启示。其次,估值大小的趋势应是怎样的?内在价值随时间应如何变化?……
……
有人说,什么是股票的价值,就是“现金流折现”。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这话等于什么也没说。
其实,跟任何学问一样,只有个定义式的概念公式,而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样的思考必然问题百出、且容易陷入无休止而又无意义的争论、思辨中,特别是似乎在投资上取得点成就只能靠“天才”,投资成为一项靠天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东西。证券投资业正是这样的情况:要么就是股神崇拜症,要么就是异化的、个性化经验结论——如盲人摸象般。
这其实正是理论缺乏症的典型表现。只有有了估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对林林总总的市场现象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就如同因为有了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及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在任何大自然现象面前才能以平常心面对,也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发明创造、工程设计等等。
徐星投资历经十四年来的持续的深入、独立的价值评估研究,除了之前给无数客户所展现的价值构成的三要素、“未来优势型”的形成、“超复利增长”、竞争优势的无形资源和无形资产构成……等等,在《价值评估V14》中,还通过准确的定义和严密的数学逻辑推演,首次发现并创立命名了“估值定理”。估值定理可以回答或为下面的问题提供了独有的工具和思路:
1.估值的趋势性。何种经营条件下估值的溢价应随时间递增或递减趋势?其趋势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2.内在价值的趋势性。内在价值应如何随时间变化?
3.公司经营的边界。“价值”的演变最后的结局问题——均衡期的由来,均衡期的估值问题。
4.在公司经营边界确定后,如何来评估各个时期直到目前的公允估值?
5.市场是否有效?何时才容易有效?何时难以有效?
……
徐星投资公司在长期的投资研究和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投资要做到确定,首先是把价值评估当作一门科学。在科学系统的基础上,个性化的投资经验才有了有效的“积累”性,投资能力水平才有进步的可能,才能做到以平常心面对市场、投资的波动。投资事业,不仅仅是获得投资收益,很多时候,就像科学事业,当体会到其中内在的美而感叹时,投资何尝不是一个快乐的事业呢?
历史的今天:
- 2018 : 下一站,人生——致高考生(0)
-
《熊市回忆录》
熊市回忆录 作者:张东伟 本文是深圳市徐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伟先生的文章,于2012年在网易财经刊发。 中国股市回忆录,二十二年一半是熊市 中...
-
张东伟:五、价值标准和无形资产
一、替代和q理论 股票市场并非是个完全随机变化的市场,而是存在着“收敛性”:股票价格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向着实业产权收益率“收敛”。例如,美国道琼斯指数的30年长期收益率...
-
张东伟:三、价值和估值标准
一、价值与市场 股票的价值有两方面,一是得到现金分红,二是资本利得。但严格说来,前者实际上只是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变现——减少投资人的投资成本,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回报”。而...
-
张东伟:投资中的理论思维和个性总结
投资杂感34 投资中的理论思维和个性总结 在学校上学学习科学技术类课程时,虽然老师也要求要独立思考、百花齐放地发表观点,但其实可以独立发表见解的地方并不多,因为...
-
张东伟:一、价值评估的专业性和“壁垒”
作者:福尔摩斯(张东伟) “价值投资”正在深入人心,但可以说误解也同样广泛。在对待价值投资方面,有两种认识是相当普遍的: 1、认为在估值或价值投资的理念和道...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