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轮回(二)下

来源:雪球:海神之翼 六小幺  微信公众号:海神知易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6jZJDa953CPggMup1E-4Q

 

股掌V 题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继续哈,这次穿插加点生活的内容。

 

评:抱歉用这么个丧气的标题作为本文的开头,但是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节选最后两段文字:
“中国股市赚大钱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以后或许还有赚一倍两倍利润的机会,但那可能只是少数精明投机家的事了。”原来这句话这么早就有啦?我还以为是现在人的发明呢。。。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冒险家的“大鱼大肉”的中国股市,已经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变得清净了。。。”每次大家都会觉得市场规模太大。。。但实际上好像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评:情何以堪。。。十块以上的股都没有了!不过股价不能简单横向比较,尽管那时候单价低,但是估值还是不低的。右边的标题很有意思,“股海情仇录”,是个小说,还连载于中国证券报这样的媒体上,我觉得股市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含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成分。末句,不出利好就“重返娘胎”。。。幽默。。。

 

 

评:这张图似曾相识吧,或者你一定看过类似的标题,无论是现在的媒体报道,还是前几次的文章里,都抒发着雷同的情感。很无奈啊,就是天天跌,你能咋地?

 

带走又一次企盼,留下深一重遗憾,那时候的人们总体上比现在乐观,这份上了,还是不忘作诗,这点值得大家学习。

 

 

评:刚才还说到当时的人们乐观,但是ZJH副主席的这番表态—“股份制和股票市场改革一定要进行下去”,看得出当时有些舆论是相当悲观的,以至于认为股市要关门大吉了。。。够牛吧,没有最悲观,只有更悲观,业绩不好又如何,经济下滑又如何,人家直接担心股市搞不下去。或者引申一点讲,有人担心市场化改革搞不下去。

 

 

评:整数关破了,这是每次下跌大家都要纠结的,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XX00不能破啊!破了就完蛋了”,“看XX00点能不能撑住!”,“直接看XX00点!”,我跟你们说,支撑位就是用来被击破的,不然还叫啥支撑位。。。

 

 

评:哎,说啥好,每次必有。。。古有“西方投资家”,今有“QFII批额度”。。。

 

 

评:太巧了,两篇报道一前一后,开放也是一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一般适合在低迷时完善。。。

 

 

评:反弹一天得瑟啥,后面还有100点好跌呢。。。

 

 

评:虽然是简单的一个版面,但是这些经济数据体现的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在这里讨论,因为那实在是有点复杂。这通胀。。。不谈了。。。

 

 

评:金融开放不是今天才有,过去就有了。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会导致国内的行业再洗牌,而不是衰落或者消亡,大家都有各显神通的机会。大龙头固然机会更大,小公司也可展现特点。相反外来者,并不一定能占到多大的便宜。当时国内的银行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初级的,也是刚刚做出一些体制上的重大改革,促进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和市场化发展,磕磕绊绊走到今天,国内的商业银行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其实当时还有更多的背景,对华出口计算机禁令的解除,给联想这样的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国产电脑市场占有率从67%秒降到20%,以至于国内电脑公司为了生存,纷纷给国外品牌做起了代理,比如IBM的代理就是长城电脑,但是最终IBM却被联想收购了。家电也是一样,购买洋家电也成了当时的风潮。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际上一直不能就中国“复关”(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也就是后来的加入世贸组织)达成一致,当年年底,美国还对28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进行了制裁,中国也随之反制裁,历史总是在一次次地轮回。

老一辈的人似乎不怎么害怕美国,就是干!还能咋地!

 

 

比如你们看当时的广告,当时的报纸几乎充满了日本电器的广告。不过仅仅四年以后,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就是海尔和TCL等的广告了。

 

 

这种变化很快,以至于很多人不适应,当时不适应,现在也还是不适应。

 

 

评:底部敢买入,不叫补仓,是“女娲补天”,意义重大。。。东方明珠是当时的明星股,“主力”总是通过拉抬它激发人气,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它已经逐渐淡出视野。

报道里有段好文字:“股谚云:真正的底部是技术面和基本面现在流行说市场底和政策底)的共同底。但股指的涨跌实际取决于中长线买家的动作某种角度,谁能理解这句话,谁就是长线大赢家,其实长线买家很安静,不会经常出来表达观点)。目前沪深两地的中小散户的资金大部分被套牢,而外省市的中小投资者毕竟还比较少,目前的机构主力通常目光短浅啊偶!?),大多不肯做中长线投资,所以造成了现在的屡抄屡套的长期下滑行情

 

 

评:上海股市究竟有没有“底“可言?当时的A股几乎没有历史,但是人们还在艰难地通过有限的数据去做比较。

 

 

评:多不罗嗦,就看看诗好了,除了标题,里面还有一句:“漫漫长路非此夜,漠漠穷荒马尽头”,好湿!好湿!

 

评:重点支柱产业,当时买股就买这些。。。事后看确实还是正确的。

 

评:你们看看,其实当时的情况是极其严峻的,半数国企都是亏损的,前面只看宏观的报道可能还没有太多直观的感觉。此时民营经济还不知道能不能撑起未来的经济发展,而国企已经是奄奄一息,这与现在很多人担忧传统行业过剩,新经济能不能起来何其相似。

 

评:反弹了终于。不过我想请你们看的是开头那一点:“在600点时看500点,500点时又说400点,破了386点又说300点,如此向下递减的股市观,总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吧!”,这种跌起来无休止往下看的做法,无论在机构还是散户圈,二十四年后的今天,还是很流行。。。。。。这种人往往在涨的时候,也是一样,无休止往上看,两头都是害人。。。令人不齿。

 

评:是哦,现在自媒体发达,造谣文章更是满天飞,一些人利用群众的不专业,恶意地夸大,扭曲甚至捏造事实,谁来惩治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呢?

 

评:当时看计算机这个行业对不对?很对,然而,时鲜行业总是会吸引人,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时鲜行业,仔细看看内容,看看对应的公司后来的发展。再联系联系现在。

 

评:反弹了,股评人士心里想乐观,但外面话不敢说死,怕被打脸。

 

评:WHY NOT? 开放不仅带来新的资金,更带来成熟的理念与方法。

 

评:狂野的通胀如何遏制?这是个大命题。简单来说,货币刺激不了产出,或者过猛地遏制经济过热,就是这个结果。某些文学作品的说法甚至是“印钞厂停人不停设备地加印钞票”,30%-40%的农副食品价格涨幅,这种通胀如果放到今天,再加上国企大面积亏损,悲观主义者的论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上海金融秩序总体向好”,“下一步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和稽核的力度”,类似的体验吧,金融业人士们。。。其实现在如果不是做金融,可能也没什么恐惧感觉;做金融的,后面也可能发现只是幻觉。。。

 

评:又不行了。。。PS:那时候内环都还没完全造好呢

 

评:“你看看!我说的吧!不是底部吧,还要创新低的吧,跟你说,还早的很呢!”,熟悉的内容,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总得看来,当时的分析还是局限于技术面,资金面,宏观分析的成分比较少,说实在的,也不见得是坏事,现在宏观分析的半吊子太多了,无稽之谈也多。

 

补充几个当时的新闻:

评:经济遇到些困难,就有人铤而走险

 

评:这天是转折点,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专门针对股市的重大利好,而指数也很给面子,政策底就是市场底,从这一天开始缓慢7年的上涨。当时的利好很有用,大概股民们还没有产生耐药性。

 

评:一般来说,刚开始都是要就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争论一番,这种争论会持续很久,然而,一旦争论停止,反而要当心了。

 

评:这啥?“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PPP清理取得进展?”这里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了解当时的背景,具体我就不多说了。放松导致经济过热,猛踩刹车又导致产出断崖,之后的问题用了好几年才理顺。

 

评:哇塞,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当年。。。

 

评:指数一天涨了33%哦

 

评:对了,有信心就有资金。钱到底分布在哪里,你管他呢,股市涨了,它们削尖脑袋都会来。

 

评:这才过了两天,报纸上的情绪就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评:这种迅疾的情绪转变,提现到股市上就是成交量刷新历史记录,可这才见底没几天。。。当时的人们说到底内心还是充满了激情。。。ZJH再次强调暂停新股发行上市要严格执行。注意成交金额的记录是53亿元。

 

评:这页有几个看点:其一是争论还在继续(笔者无意嘲讽别人看错,争论本来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其二是ADR当时也是一个热点,其三是当时也有各种谣言。

 

评:不多说了,你们自己看吧,莫要大惊小怪。都是时代的需要。

 

评:这标题很有煽动性,让人想穿越回去买股票。。。

 

评:跟本文主题类似的文章。行情差的时候做股票的人人喊打,谈恋爱也要避免:“这个戆大跟他谈了半年才发觉他是做股票的”……册那个则做股票额刚度。。。。现在嘎希多做股票额刚度,阿里则最戆?

 

评:前几天刚刚创下的历史记录,瞬间被秒,双倍击穿。。。注意看右上角。。。可能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原因吧。

 

评:“我们不能狭隘地以为成熟就是循规蹈矩,凡事四平八稳”,稳定之后,还是要继续创新,继续前进才是,因噎废食要不得。

 

评:这个标题很有道理,当然也可以引申开来,人要把握自己,要有独立思考的动力和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多看书,多经历磨难是最好的捷径。恐惧前,乐观前,先问问自己,经历过多少?读过几本书?

 

评:太快了。。。确实令人眩目,刚才不还300呢吗?

 

评:当时基金是新生事物。现在私募基金也是新生事物。

 

评:朱总理不容易,亲历亲为,力挽狂澜。

 

评:股市涨了,不代表问题都解决了,首要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问题直到两年以后才基本解决。

 

评:200亿了,又翻番了,用“世界一流”结束本篇。从“到底还要不要搞股市”到“世界一流”一个月的心路历程,暂时给大家展示到这里。

 

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跟现在很像,一个是人心使然,还有一个可能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周期使然,那些让人惶恐不安的事情,其实已经反反复复发生过很多次了,不过第一次经历的人,或者说第一次关系到他切身利益的人,难免会感到害怕。

 

笔者理解现在金融行业弥漫的恐惧和彷徨,跟当年6000万下岗家庭的感受是一样的,不过人数少了,群体换了。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历史的潮流裹挟着前进,有的人自以为做了聪明的决定,殊不知也是被裹挟的结果。

 

潮流的裹挟能达到什么程度的后果,我们下次再展现。

 

“万物蛰伏着的初春,万物待醒时的黎明,有清冷的寒意和透彻的暗夜;是清冷不是冰凉,是透彻不是浓黑,都只因为海平面上曙光已现;当阳光穿过清晨的雾霾,光明唤醒了万物,当阳光普照广阔的大地,温暖归于了春天。”

赞 赏

    推 荐 阅 读

  • 悲观的轮回(二)上

    ■ 来源:雪球:海神之翼 六小幺  微信公众号:海神知易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mti2ykRK456Bat8QOQaiQ 股掌V 题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

    悲观的轮回(二)上
  • 悲观的轮回(一)

    ■ 来源:雪球:海神之翼 六小幺  微信公众号:海神知易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Njp4BHPlC_R8DA19aL3FA 股掌V 题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

    悲观的轮回(一)
  • 论股市中更难的点——(股票卖出时机的判断)兼谈 行情启动与结束的特征

    来自 李首伯的雪球专栏  发布于2020-03-19 16:46   上篇文章说了如何去判断股票的买入时机,如果不说一下如何判断股票的卖出时机仿佛一个人穿了上衣没有穿裤子一样。很多新...

    论股市中更难的点——(股票卖出时机的判断)兼谈 行情启动与结束的特征
  • 牛市畅想曲

    首先写在前面,这轮行情究竟是牛市还是反弹我判断不了,也不打算判断。我知道很多技术面信号都表示出了牛市的味道,比如月线7连阳,比如沪指创52周新高,比如成交量创历史天量等...

    牛市畅想曲
  • 论股市中最难的点——《股票买入时机的判断》

    投资标的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你了解的越多越容易寻找到合适的买入时机,当然我说的不是股价变动,而是事件驱动。   大家都知道尽量买入在低点,卖在高点,但是实际操作的时...

    论股市中最难的点——《股票买入时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