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的艺术
关于估值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本人从2008年就开始思考一个股票或者一个公司到底该值多少钱,到现在6年了。最早看PE,后来觉得不靠谱结合PE和PB,再后来觉得还是不行,就结合PE,PB,ROE,股价历史表现等等多种因素开始分析,然后觉得摸到点门道。到了今天才发现,原来估值是门艺术,也是门手艺。单论哪个指标去估值都是耍流氓。而且,有时候里面很多说不太清楚的东西。以前听一个高人给我讲过,凡事不要只看表面,要看背后以及背后的背后有什么。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估值上太好了。
先说说为什么单单看PE和PB不行。举个例子,中信证券在2007年的表现。这个老股民应该都印象深刻。中信证券从2005年到2007年最高峰股价涨了30倍。利润增长了30倍。为什么这么牛?因为2007年中信证券股价上100的时候,他的每股盈利是4块钱。市盈率25倍。比起沪深300平均60的市盈率,这简直太低估了。但是人们没有看到如果股市不行了,这些券商会是什么结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各行各业。钢铁,煤炭,有色,航运,甚至是创业板的股。因为过几年人们就会发现,即便是创业板也没几个真正的成长股。只不过你赶上了行业周期上升期觉得好像增长挺快。未来当成长股变周期股的时候,投资者就面临着利润+估值下降的戴维斯双杀。中国远洋90%以上的跌幅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对这样的周期股来说,利润暴涨市盈率低的时候,反而是高估的时候,而利润暴跌甚至开始亏损,股价也大幅下跌之后才是低估的时候。
再说说资产的问题。说这个问题前,跟大家分享个在知乎上看到的故事。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父亲是江浙那边的企业家。他父亲有着典型的企业家的性格,敢闯敢干,做事努力认真,热衷于开工厂。90年代的时候他父亲就办了一个厂子。刚开始还不错,但是近几年实在不景气,不管他父亲怎么努力也都是那个死样,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所以这个小伙子从小也没过上什么优越的生活。但是,就在去年,他瞬间变成了高富帅,因为那个厂子拆迁给了2个亿。
这个就是资产的变化。所谓的资产,就是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东西。工厂,地皮,人才,存货等等。在行业和经济的周期波动的时候,资产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看到4倍市盈率都不太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相信银行的资产背后藏着大量收不回来的贷款。但是我之所以对银行感兴趣,是因为一方面觉得坏账没那么多,另一方面就是知道以后经济好起来了,坏账是可以变成好账的。同样,再举个例子,中国远洋。它的主要资产就是船队。在2007年全球经济都特别好的时候,海运物流需求特别大,所以每一艘船都像一个印钞机一样一天都能租好多钱。但是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了,海运物流的需求急剧萎缩。而且航运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有时再涨价别人也得用你的船,有时再降价别人也不会用你的船。所以一个巨型船队每天支付工资,还贷款,开销巨量但是没有收入,自然就巨亏。再说最近热炒的券商股。还拿中信证券来举例子。它的资产有营业部,融资融券,还有手里一大堆股票债券什么的。熊市的时候,这些资产给它带来的利润都有限,所以大家也不给它定高价。这波行情涨之前,中信证券一直是1.5倍市净率以下的。但是现在人们预期牛市来了,营业部瞬间爆满天天排队,融资融券也创了历史天量,它自营的股票债券也开始涨。这样的话,它的资产就不会只值以前那么点钱了,它能瞬间变成印钞机。这就是背后的逻辑。
懂得这些,估值的时候就能少犯一些错误。至少,看问题一定要全面综合地去看。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8b25f50102v9ap.html
历史的今天:
- 2018 : 厄运还是机会...(0)
-
巴菲特的三句话
如果把巴菲特1957年至2012年共50多封致股东的信和其他演讲、答问、文章读薄,那么三句话就足以让人享用一生。 第一句话是:“如果你不能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你就一分钟也...
-
李剑: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
99年以前,我也象很多朋友一样,成天在电脑面前看技术,看图形,或者到处打听小道消息,做到最后,搞得一塌糊涂,实在是做怕了,想想稳赚不赔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则,所以99年以后...
-
对财务报表的一点心得
对财务报表的一点心得 来自梁孝永康2017的雪球原创专栏 很多人问我如何学习看财务报表,其实这类文章我以前写过几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公众号“投资笔记”类的文章目录...
-
黄燕铭:存在—认知—符号
证券研究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分享一篇雄文,从哲学角度帮助大家更好得理解证券研究思维,正确区别存在、认知和符号三个概念,并能够借此来寻找证券投资机会。 &n...
-
傅海棠:如何把握大行情的准确切入点
第三届全国农产品分析师大赛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于10月27日在苏州举办。国内知名期货投资人,现任上海复旦大学东方经济学院主任,首席经济学家傅海棠出席大会并以“如何把握大行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