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简单的选股道理
简单的选股道理(一):
最好的投资是“五消”型投资—关于从行业角度严格选股
1.消费独占(有顶尖的品牌);
2.快速消费(有重复的需求);
3.大众消费(有广阔的市场);
4.奢侈消费(有提价能力);
5.成瘾消费(有忠实的客户群)。
说明:
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把1990年以来A股和港股约四千家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288个中类的行业区分,逐个检验每个行业中类长期持有的投资回报.进一步确认了:短期炒做无行业规律可依,可能有市值大小区分;但从长期投资而言,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有很大的差别。
这一工作的起因,是因为前些时候有朋友提问:“投资的关键在于选股。你提出了从产品角度严格选股的标准(产品独一无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产品永不过时),为什么不能概括一下从行业角度严格选股的标准呢?”这是一件苦差事。我不能贸然总结,必须象《投资者的未来》的作者西格尔一样做大量功课。
当然,下这么大力气还有自身的原因。我虽然极力推崇和坚定实践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但仍对持有最多八年之久的主要股票贵州茅台、张裕、洋河股份、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科技、双汇发展、第一食品、蒙牛、李宁、耐克、爱尔眼科以及中石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港交所、中国人寿这样一个投资组合心存疑虑:我对那么多股票不屑一顾,会不会有重大遗漏?我的行业如此集中,我是不是选到了最佳的行业?在这些寥寥无几的行业中,为什么还是有些行业的回报远不尽人意?
这次深入研究,得到的数据很多,受到的启发也很多。我没有精力和能力设计大量表格来说明问题,还是抽象地概括性地分次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吧。相信有多年投资实践的朋友能够从这些句子里得到回味。
2010年11月12日记于上海
============
“成瘾消费”包括“依赖性消费”和“必备性消费”(2010-11-30 16:44:54)
——对《最好的投资是“五消”型投资》一文的补充
有些朋友认为我归纳的“五消”型投资的第五条“成瘾消费”所指的就是烟、酒、咖啡和茶等商品,实际上它的含义不仅仅是这些。首先,一些特殊药物也能够形成 “成瘾消费”,另外“成瘾消费”不仅包括“依赖性消费”,而且可以扩充到“必备性消费”范畴,它们在行业上则表现为一些非成瘾性药品和大量的家庭日用品.
不仅尼古丁、酒精、咖啡因、茶叶碱成瘾,很多药物也会成瘾。容易成瘾的药物,最常见的是两类。一类是麻醉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这类药物除镇痛作用外,还可引起欣然感或愉快感,常用剂量连续使用1~2周后即可成瘾。另一类是催眠和抗焦虑药,如速可眠、阿米妥和各种安定类药物(安定、安宁、利眠宁、硝基安定、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医疗的需要往往服用此类药物,长期应用也会成瘾。现在这类药物都不属于独家生产的专利药,否则,它们生产商的股票一定是牛气冲天。
也有很多药物并不成瘾,但因治疗需要和体质的不同,消费者对它们产生了依赖性。比如降血压药一服就停不了,必须终身服用;降血糖药胰岛素也必须长期注射;心脏病患者一到紧急关头就从衣袋里掏出某种良药;……阿司匹林也是一例,很多人长期依赖它制止头痛;等等。独家生产并且品牌卓越、疗效显著的企业当然是我们好的投资对象。
“必备性消费”鲜明的特色在于:它们是老百姓的普遍常备日用品。谁家的抽屉里没有一点花露水、云南白药、创可贴、伤湿止痛膏、清凉油、感冒药?谁家常年没有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哪个女士的手袋里没有一点化妆品?谁家没有刮胡刀和小电池?谁人没有几张银行卡?谁家没有一本新华字典?必备性、习惯性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成瘾。研究近现代必备消费品的变迁,是一门饶有兴致的学问;精选必备消费品中的王牌企业,是价值投资者的重要课题。诚如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说,宝藏可能就在你身边。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行业选择只选一种类型是不够的。五种消费类型(消费独占、快速消费、大众消费、奢侈消费、成瘾消费)都具备的才是最好的行业。特别是第一条“消费独占”,要严格到如巴菲特先生所说,“它是消费者心目中认定为没有替代的商品”。
==============
简单的选股道理(二):
投资要尽量避免“三高”型企业 2010-11-14 09:18:26
——二谈从行业角度严格选股
人到中年,常常体检,主要目的是早日发现和躲避危害健康的“三高”杀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其实,投资也要尽量避免“三高”型的企业: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它们往往制约着行业的高成长。当然,这里讲的是“天然三高”。专指行业本身固有的,与生俱来、终生伴随的特性,而非单个企业主观的个别的行为。
我把A股和港股近四千家上市公司按行业中类分别研究,发现有些行业二十年来一只大牛股也未产生过,有些行业牛股产生甚少,有些则牛股成群。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产品售价受管制,产业规模受限制等等。但其中重要一点,还是与行业是否命犯“三高”有关系。
从长远来讲,但凡成长性不太强的行业,多多少少属于“一高”或“三高”。
例如属于“高投入”的钢铁、汽车、发电、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采矿等行业,创建时一次性投入就是巨大的数字,以后还贷都是艰难的任务,何况还要收回成本再转向盈利。它们同时又是重装备型,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如建新高炉、买新飞机,等等。为了维持再生产,它们的资本性开支又很大。长此以往,成本如山一般压在背上,利润自然就很难跑快了。
银行不属于“高投入”,也不属于“高能耗”。但它与地产业一样是天然“高负债”行业。虽然它在世界上有诸如“永远的朝阳行业”、“万业之母”等响亮的名号,在中国又属于垄断型行业,但“高负债”的宿命是“高风险”,“当资产是权益的20倍时(这在银行很普遍),任何一个管理上的愚蠢行为哪怕只涉及一小笔资产,都能摧毁一家银行。”同时,这也意味着资本金总是不足,贷款规模一大,就要向股东圈钱。可别小看了配股集资,你的很多分红很多回报又被它变相拿回去了。从成长性来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牛股是有一些,但并不是最好的投资品种。它和大多数地产公司一样,看起来很美,实际股东赚的并不多。长期数据是有力地说明。
“高能耗”行业中的化工业,竟然大部分是成长性“劣马”。不仅在油价、煤价飙升时是如此,能源价格平稳时这个行业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它是那种“三高”俱全的行业。
其实说到底,“三高”型企业的要害就是缺少自由现金流。而在财务数据和投资回报中,有什么比自由现金流更为重要的呢?
可能有朋友会说,“三高”型行业大多数是周期性行业,它们有些在短期内牛得不得了。这是事实,如果你有本事做好周期性股票,那就又当别论。然而即便如此,周期性投资也绝不轻松。
最好的快乐的投资应是我在前文所说的“五消”型行业或企业,它们是“一高”也不高的。
====================
简单的选股道理(三):
投资要精选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2010-11-27 17:52
——三谈从行业角度严格选股
审视20年来股票市场行业发展数据,再加以思考,除了命犯“三高”(高投入、高负债、高能耗)的行业成长性不高外,还有一些行业一直表现不佳。它们属于那种注定有“天花板”的行业。
我把这些有“天花板”的行业分作五类:
一、售价天花板。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价格受限制。很多行业就是没有自主提价能力。水电燃气公交车和公园等公用事业是一大块。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除了香港地铁以外,你在公用事业行业中找不到一只长期大牛股。而香港地铁之所以傲视群雄,那是香港政府特许它开发地铁上盖物业。除此之外,报纸也没有涨价能力,它只能在广告上向企业提价。自行车和低档手表等也是提价弱势群体,价格涨幅远低于30年通货膨胀的升幅。以上还不是最惨的,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电话费等,它们的售价一直在下降!
二、容量天花板。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规模受限制。公路隧道桥梁,名山名水名塔,你就是通行者如云,旅游者如雨,毕竟容量就是那么大,要在这些行业产生几十年涨几十倍的大牛股概率较低。黄金地段的百货公司和餐馆也是如此,除非你走上连锁的道路。
三、产量天花板。有些企业的产能就是物资储量,非常固定,除非你对外收购。巴菲特一直不喜欢矿业股,他说:“我很难想象一座矿山采掘三五十年后变成一口空洞的样子”。油煤会挖光,金银会采光,只有人的创造性最为宝贵和恒久。当然,这是超长期投资者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在有限的投资生涯中遇到的具有产能瓶颈的行业,受制于稀缺原料者居多。例子应该不少。
四、需求天花板。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来就没有很大的需求,有点象一则中国老笑话所说的屠龙技,学会了屠龙却找不到龙可杀。很多高端处方药没有OTC药赚钱,原因就在于此。所谓“卖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很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长远而言也不适合长期投资。另一种情况是需求中断,这是最为致命的天花板,可称之为夕阳天花板。只要想一想保龄球馆自己不保龄、黑白、彩色胶卷突然被遗弃、传呼机不再“BB”鸣叫,养路费收费行业的四万名员工突然随着费改税一下子失业、全行业消失,都会让长期投资者不寒而栗!经济上的自然选择让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又让它们中的一大部分最终消亡。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思想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需求的变迁和产业的变迁。也让我们时时对高科技行业心存敬畏。
五、成长天花板。又可戏称为恐龙天花板。指的是企业自身发展过大造成的效应。有些企业在行业中发展成了巨无霸,把企业变成了行业。例如某一企业在世界集装箱领域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份额之后、某一企业在世界港口装卸机械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之后,成长性就大大削弱。缺乏后劲,缺乏市场空间。美国企业策略委员会对世界50强进行了分析,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50强企业进入50强以后,增长速度就由原来的高增长降为百分之三到四。它们必须靠并购来保持高增长。
相比短期炒做而言,长期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在于时间的成本。一个失误带来的损失在十年后才发现无法弥补。这就必须在投资选择上慎之又慎。我曾持有某个公用股数年之久,回报之低让我一直汗颜。
===============
简单的选股道理(四):
谁在激烈竞争,谁在坐地收钱?2011-05-30 21:29:35
赌场里,众多赌具提供商在竞争,少数赌场在收钱;
证券市场上,众多证券公司在竞争,少数交易所在收钱;
金融系统中,众多银行在竞争,少数银行卡组织在收钱;
资本市场上,众多金融企业在竞争,少数评级公司在收钱;
公路上,众多车运公司在竞争,少数路桥公司在收钱;
机场里,众多航空公司在竞争,少数机场公司在收钱;
港口上,众多航运公司在竞争,少数码头公司在收钱;
铁道上,众多煤炭公司在竞争,少数铁路公司在收钱;
发电业,众多电厂在竞争,少数电网公司在收钱;
广告业,众多厂家在竞争,少数媒体在收钱;
旅游业,众多旅行社在竞争,少数天然景点公司在收钱;
医药界,众多药厂在竞争,少数医院和药店在收钱;
日用品超市中,众多消费品生产公司在竞争,少数日用品超市在收钱;
家电超市里,众多家电公司在竞争,少数家电超市在收钱;
在义乌和海宁,众多小商品厂家在竞争,少数商城在收钱;
百货业,众多服装企业在竞争,少数黄金地段的百货公司在收钱;
网络业,众多软件企业在竞争,少数系统软件公司在收钱;
通讯市场里,众多手机生产商在竞争,少数移动公司在收钱;
娱乐业,众多制片厂在竞争,少数发行公司在收钱;
出版业,众多出版社在竞争,少数卖书网在收钱;
……
这就是垄断与稀缺,这就是渠道和网络;
它有场地,它有通路,它有特许权。
这就是二八现象,这就是无可奈何;
理想的选股对象:过桥收费,坐地生钱。
李剑附注:
本文谈的是一种选股思路,并非要大家完全按照这种方法去选择股票.很多过桥收费性的行业或公司虽有垄断性,但价格受到政府管控,或者资本性开支巨大,因此利润增长缓慢,不是理想的投资品种,我们要注意避开这样的企业.”万千宠爱在一身”,各方面都很优秀,才是价值投资者的追求.
=============
简单的选股道理(五):
对稳定成长性行业多一些温情 2011-06-08 13:00
投资要尽量选择稳定成长性行业,理由很简单:
一,为了获得稳定的回报。“富贵稳中求”比“富贵险中求”好一百倍;
二,为了便于了解企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亲自用一用、尝一尝,可以直接接触、近距离观察,总比远在天边的朦胧感觉令人放心;
三,为了容易给股票估值。财务稳定有一种踏实之美,安全空间也容易把握;
四,为了血压正常波动。这一条,地球上常看行情和自己帐户的人都知道。
总之,价值投资者都是稳定性、确定性、高概率性和相对保守性的爱好者。
那么,什么是真正稳定成长性的行业呢?
首先应该是:这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有稳定、广大和逐渐增加的需求。无论宏观经济如何,需求都没有剧烈地变化;无论时代有多大变迁,需求都保持恒定增长;经济危机、技术革命、观念创新都对它们影响不大。它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基本的需求。它们的收入和利润,只会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稳稳上升。除了天灾人祸带来的突发性事件外,行业中不可能出现一大批企业同时陷入的周期性危机;
其次,产品和服务本身简单而稳定,最好是年复一年生产和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太多的资本性开支,没有太多的科研投入,没有太多的花样翻新,甚至不必为管理动太多的脑筋。说到这,不免感叹:名酒、名独家普药、名软饮料、名糖果、名餐馆、名景点、名小日用品等等真是好东西;
第三,产品结构和业务分布多元而稳定。最好是能在公司报表上看到这样的数据:“公司销售额上10亿的品种有多少多少个”。品种单一和业务单一意味着风险水平太高;除非久经考验的传统食品和药品;
第四,产业链完整的稳定。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某一个环节被他人控制,从而引起成本或费用大幅上升,或者赚不到令人满意的利润,总是一件叫人伤心的事。比如铁矿石被几家大机构操纵是钢铁企业永远的痛、油价和煤价大涨是天下司机和火电企业彻骨的痛;设计和销售环节被大牌公司所垄断是所有加工企业抬不起头来的痛……
第五,行业内部排位稳定。一旦确立了行业龙头和行业寡头,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次序和地位不变。这虽然容易引起不满现状的革命家愤怒,也让喜欢乘乱袭击的并购家无从下手,但价值投资者却对这种状况情有独钟。
第六,由于上述五条带来的财务指标和股价稳定: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利润稳定增长、净资产稳定增长、售价稳定提高、股价也稳定上升,等等。
总之,你投资之前,只要考虑价格是否便宜的问题;你投资以后,再不为诸如“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基础原材料价格还将暴涨”、“下次海啸什么时候发生”、“某个行业又将面临重新洗牌”、“这家公司什么时候还要圈钱”、“某只股票的价格为什么暴涨暴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有多少天心境平和、轻松愉悦”等等这些问题闹心。
2011-6-8于上海
==============
简单的选股道理(六):
磨快剃刀选择制药股 2011-06-09 21:11:26
如果说钢铁、水泥和大宗商品等行业最具产品同质化、最易了解,那么,制药行业恐怕是最具差异化、最难把握的行业了。它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不亚于百货商店缤纷女装给男士带来的晕厥反应。
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就是医院的主任医生,也不一定能统统了解所有药品的性能和疗效。让一个投资者神农尝百草,实在是要求太高。何况生物制药高深莫测,有几人能透彻了解?就凭这一点,你就知道研究分析制药行业的难度了。
让我们看看制药行业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一百多家。显然,它们还不包括医药流通企业、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更不包括医院。队伍已经不算小了。再来看看这些上市公司生产多少种药品吧:一千种?一万种?哦哦,这番计算还是免了的好。
但投资者是创造方法的人。优秀的投资者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用什么方法能对制药行业化繁为简,较快较好地找到满意的投资对象呢?看谁总市值最小?谁市盈率、市净率最低?谁的走势最漂亮?哎哎,这些用电脑马上就能解决。价值投资者不是要失业了吗?
不,价值投资者不是这样处理问题。他们首先是从基本面来考虑一家药厂、一种药品的竞争优势。这是他们的法宝。
把握竞争优势又有多种方法。对繁杂深奥的制药行业,我们试试磨快剃刀用排除法吧。因为有人说,价值投资者都是选股苛刻的人。苛刻的人喜欢用排除法。
首先是厂家的主打产品必须是独家药品或专利产品,并且最好是拥有多个。独家生产和专利保护是制药企业的护城河,解除了专利保护大家都能生产的抗生素之类,只能赚取微薄得利润。这就排除了一批没有“围墙”的公司。很多纯仿制药的厂家可以歇菜了;
第二是要有厂家名牌和药品名牌、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口碑,否则没有长期的突出优势,不能长久赚大钱。你很少看到哪个原料药生产厂家在做广告吧?它们默默无闻,纯粹面向企业,处在激烈地竞争中,只有少数暂时辉煌。这就排除了一大批生产原料药、类似大宗商品型生产企业的厂家;
第三,主打的独家药品或专利产品,必须是想买就买的普通药品。因为大部分处方药不能让消费者随意购买,面对的是理性的医院(企业),而不是直接面对广大议价能力很弱的消费者,再加上价格老被国家监控,因而提价能力其实不强。这就排除了一批主打产品是处方药的生产厂家。这里必须说说生产疫苗的企业,很多投资者看好它们。因为这些年生物制药子行业高速增长.其实疫苗的销售也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厂家拼得是研发、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有些靠得是突发性事件。并不象生物医药股炒作者们想象的那样好把握。特别是研发和生产小疫苗品种的企业(市场太小);
第四,主打的独家药品或专利产品,必须是治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缓解常见病的药,是针对反复发作而不能断根的病的药,甚至仅仅是保健性的药。制药企业要想成为市场的宠儿获取高额利润、获取象爆满的餐馆一晚翻好几次台面那样的反复利润,最好是变成生产名牌快速消费品的厂家。制造高端药、特效药、根治药的企业反而利润成长性不强;这又排除了不少生产疾病克星的公司(写到这,我也很为奎宁这样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生产厂家愤愤不平);
第五,主打的独家药品或专利产品,必须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而且越多越好。药品比食品更要让人放心,更要让医院和医生开得有理有据。公费医疗市场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这又排除了一些主打药品没有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厂家……
剩下的鱼儿就不多了,可是个个肥美。你只要等着价格合适,就可以轻松地买进来。
================
简单的选股道理(七):
投资是把企业科学分类的艺术 2011-06-12 17:49
投资是一门把企业科学分类的艺术。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证监会把众多企业作了周密细致地分类。但我要告诉大家,那些分类虽然方便,但并不适合投资。他们抓住的是行业相同的经济性质和组织结构,是为了易于统计、容易管理而将企业分门别类。投资者的分类决不能满足于此,必须抓住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特点和地位、企业的经营模式、生存状态和风险水平,让自己更好地选择股票来进行分类。
从投资出发,分类的好方法非常之多:
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程度来分,可分为垄断性行业、垄断竞争性行业、充分竞争性行业;
从行业波动性大小来分,可分为稳定性行业、周期性行业、高风险(极不稳定)行业;
从行业的年轻程度和寿命来分,可分为传统行业、新兴行业;长寿型行业和短暂型行业;
从行业产品是否有品牌、特色、技术含量来分,可分为差异化行业和同质化行业;
从行业是否直接面向消费者来分,可分为消费品行业和生产品行业;在消费品当中,又可分为快速消费品行业、耐用消费品行业、消费服务业等等;
从固定资产轻重来分,可分为重资产行业和轻资产行业;同样,从财务角度,也可分为高毛利率行业和低毛利率行业;
从对资金、技术、劳力的需求程度来分,可分为资金密集性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今,能源的问题越来越大,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来分,又可将行业分为能源依赖型行业和非能源依赖型行业;
从行业的进入难度和集中度来分,可分为高门槛、高集中度行业和低门槛、高度分散性行业;
从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容量来分,可分为规模化、大众化行业和个体型、夹缝型行业等等。
行业分析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还是我以前说过的话:女怕嫁错郎,钱怕投错行;行业从来不平等,资产永远不等价。
在选择股票之前,认真选择行业,真的非常重要。
我的关于选股的下一篇文章,就是:“在垄断的导引下”
2011-6-12于上海
================
简单的选股道理(八):
看看企业在行业中“拼”什么 2013-05-17 17:36
不理想的“八拼”—–
拼规模 规模虽然容易降低成本,但很难对付生产过剩;不信看看那些产品同质化行业的
龙头;
拼多元 多元化虽然能够降低风险,但也拉低了发展速度,加大了管理难度;
拼成本 成本低就会比别人活得久,也容易把别人打败,但光靠压低成本难以提高产品品
质;比如中国一些出口企业;
拼投入 靠固定资产投资,净资产收益率总难提高;靠科研和广告投入,费用总是很大;
拼借债 风险肯定大,还要担心困难时期资金链断裂,一朝跌下深渊;
拼赊账 没有现金流的企业能够扛多久?钱不到帐总是空欢喜;
拼压价 互相杀价的企业利润会越来越薄;
拼创新 层出不穷、精英辈出的行业看似耀眼,实则竞争极其激烈,难以长期胜出。
理想的“八拼”——
拼差异 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质量,差异最引人入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好;
拼独占 独占资源、独占地域、独占政策、独占配方专利、独占消费心理真牛;
拼品牌 好的品牌胜过一切天然资源;
拼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无敌于天下;
拼无债 无债一身轻,低风险的成长最宝贵;
拼预收 货没发出钱就先到,这样的企业财源滚滚;
拼提价 你涨我也涨,齐心斗通胀;
拼简单 年复一年生产同样的优势产品,看似缺乏创新,实则大智若愚。
2013/5/17于上海
============
不妨用用“市重率”
在估值指标中,很少人用到市重率。我简直怀疑是自己的首创。当然,我自己用的也不多。不过,有时想想,市重率还真是个好东西:它能启发我们的思考,帮我们锁定一些举世无双、稀缺无价的珍品。
“市”当然还是市值,同市盈率、市净率等一样,“重”指的是一家公司的重置价值。
有一天晚上同邻居散步,他问我文章中的“市重率”怎么用,有什么意义?
由于他是开店的老板。我让他先算算,在他的商店对面开一家一模一样的店要多少钱。他很快地就算了出来:多少租金、装修;多少货物储备和费用;多少人员、工资,以及重开的时间成本等等。他太熟悉自己的店和那段街道了。“现在大约一千万”,他说。
于是我说,如果重开一家店要一千万成本,假设有人用二千万来买你现在这家店,那么用二千万的市值除以一千万这个重置成本,就能算出你现在这家店的市重率:二倍。如果你现在这家店每年能净赚一百万,你就是以二倍的市重率和二十倍的市盈率卖给了别人。合算不合算你马上就知道了。他听了哈哈大笑。
然后我又说,市重率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于此。你这样的店包括很多简单的餐馆、服装店很容易开起来;它们的品牌、管理和企业文化,特别是突出地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等等无形资产不多,因而容易重置。
但有些特殊资产、特殊企业无法重置,或者无法复制,这种公司是不是要特别注意?比如你重开一家茅台、拉菲葡萄酒厂、LV、云南白药、港交所、中国银联、通用电气、沙特阿美油田试试。它们在很多方面是不是很象珍稀的画作、绝版的文物?事实上全球许多国家都有一些无法重置、无法复制,近乎无价的企业。市重率这个指标不用精确计算,光是它的计算方式,就能引领我们走向通往神奇宝藏的道路。
李剑附记:谢谢朋友们的提醒,”市重率”这个词是我说的,但比较方法完全来自”托宾Q值”.聪明的是那位老外经济学家.不过.我的这篇文章重心不在于此,在于”托宾Q值”这种估值方法对于选股的思考意义.
================
-
李剑:区分投资与投机意义重大
由于投资与投机没有绝对的分界,由于两个词语本身缺少标准的解释,由于投机也有人成功,由于成功人士发出过以成败论英雄的言论(比如银行家凯索尔说:当我年轻的时候,别...
-
李剑:严格选股比精确估值重要得多
股市起起伏伏很正常,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股市了。但有两点必须该明确,一,中国的未来一定更为光明,中国经济的未来也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大国崛起,从葡萄牙开始转换,种种事实表明,...
-
李剑:“好价”系列谈
“好价”系列谈(一) 格雷厄姆的五大安全标准之一:股票收益率高于3A级债券一倍以上 李 剑 好价,也就是投资者的“安全空间”,是投资者的生命线。 说到“安全空间”,...
-
巴菲特的三句话
如果把巴菲特1957年至2012年共50多封致股东的信和其他演讲、答问、文章读薄,那么三句话就足以让人享用一生。 第一句话是:“如果你不能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你就一分钟也...
-
李剑:“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
目录 “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一):巴菲特的三句话足以享用一生 “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二):什么是消费垄断型企业? “消费垄断型企业”系列谈(三):“消费垄断”的丰富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