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周期
传统的公司分类法中,将股票分为周期股,成长股,价值股。
周期股,就是公司业绩波动大的公司,如钢铁煤炭业。成长股,就是那些一直维持高增长的公司,如TMT公司。价值股,就是那些不增长,但也不下滑平稳发展的公司,如银行。
这套分类方法一直根深蒂固,成为了投资者们判断公司的统一标准。
然而,在研究了很多个行业之后,开始慢慢意识到,这些分类大概率是不准确的。
任何公司都有周期,只是周期的长短,表现形势各不相同罢了。像很多成长股,价值股,其周期的波动一点不弱于传统周期股。
有太多所谓的成长公司,用了10年时间坐了一趟过山车。投资人亏损累累,还白白耗了十年的时间成本。
对于任何人来说,判断周期太重要了。不能说在49年加入国民党,在股市马上发生股灾之时选择去炒股,在行业竞争激烈时加入去分一杯羹。
事实上,那些在各行业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踏准了周期:在周期上升期早早进入,在周期向下之前早早退出。或者在在周期顶部收缩,做好防御措施,其后在周期顶部逆势扩张。
今天看到的财富榜单上的互联网大佬们,他们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互联网的大周期开启之时,正是他们开始创业之时,是互联网这艘大船足够大,这个周期足够强,才造就了他们。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周期的红利。
那么该如何清楚地认识到周期呢?
供需的小周期
最简单的周期,无疑是供需周期。
出现这种周期最本质的原因是:永远有些人眼红别人赚钱。
某种生意非常赚钱时,就会引来各界的目光,于是,竞争者如雨后春笋出现,产品供给迅速上升,并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最终所有的参与者都很不赚钱。直到大家亏损累累,部分公司退出,供给低于需求,周期才会从底部慢慢脱离。
股票也是这样,很多人买导致股价上涨,股价高企对应的长期回报率变低,于是股价开始下跌,股价下跌导致长期回报率提高,股价开始重新上涨,这也是股价上下波动的周期。
一般来说,竞争壁垒越小的行业,供需的小周期波动就越大,因为竞争者没有任何门槛进入行业,供给的增加非常简单。典型的比如低端的工业,养殖业。
不过即使是竞争壁垒较高的行业,其供需的周期波动依然存在,因为即使供给可以控制,需求端依然存在限制。
像intel等高端制造业公司,其产品的产能也不可能一直提升,其产品价格也不可能无节制提高,因为需求不是无穷的。公司若今年的销售量翻了三倍,那么未来三年的销售量一定会很差,因为客户已经买够了三年的货。
竞争的分析比什么都重要,必须搞清楚公司的业绩容不容易被竞争冲击,冲击可能有多大,现在是供需周期的顶部,还是中部,还是底部。而由于竞争的存在,一家公司连年的高增长是困难的,尤其是取得了超越行业以及超越经济增速的速度,许多高增长都是由投资未来,过度供给造成的,这一点务必注意。
行业发展的大周期
更重要的是判断大周期。就如企业正常的生命周期。从初创到成长到成熟到衰退。
无论是从业还是做生意,成熟或者衰退的行业,都很难找到机会。找机会,尽量只能在成长行业中进行,因为需求足够多,暂时还能容得下新进入者。
但很多人的错误在于,看到一些行业多年向上,就认为一直向上,就像钢铁业,从80年代到00年代,一直是周期向上的产业,因为经济的发展状态决定了其需求的不断增长。但随着经济开始向第三产业发展,钢铁产业的增速也开始趋缓,甚至转负,等到行业亏损之后,投资者才回头发现:哦,原来大周期已经结束了。
大周期很长,有时可能上升几十年,下降几十年,一旦误判周期高位,其后果极其严重。
当然,不同行业的大周期曲线也不一样,有些公司进入成熟期后,还会缓慢增长,不会衰退,比如食品饮料,煤气等行业。但有些公司进入成熟期以后,会迅速衰退,甚至消亡,比如说收费期已过的高速公路公司,比如被机器取代的各种手工业。
因此,分清楚行业的周期曲线也有必要。
喜新厌旧的周期
除去上面两个最基本的周期,还有一些覆盖面较小的周期。
例如人类喜新厌旧的周期。
大家一定观察到过这样的现象,当一种物品而占据人们的生活成为主流,人们会慢慢对这类产品感到腻味,厌倦。
可能是一种言论,也可能是一种商品。
以食品饮料为例,可口可乐的业绩已经多年下滑了(虽然股价还在涨),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对碳酸饮料越来越不待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更高级的饮品。
在美国市场的演变不敢下定论,但在中国市场,就有很明显的趋势。近几年出现的新式饮品店发展很快,喜茶,贡茶,瑞幸。一个人只有一个胃,当他选择更多地选择喝这些新饮品时,传统的饮料受挤压几乎是确定性的趋势。
其实这些饮料也不算新东西,茶饮料本来就有,奶茶也出现很多年了,只是人们的喜好在变幻罢了。
也许过很多年以后,人们又开始厌倦各种各样的茶饮料,重新开始喝碳酸饮料,但是这个趋势,暂时还没有人能看清。
同样的,衣服,发型,音乐,审美,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周期的更替,这类周期比较难捉摸,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周期与信心
以上就是不同周期的类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清楚地把握周期顶部与底部,做很多事情都能很快成功。
但现实的困境是,人们的信心总是随着周期波动,周期顶部踊跃进入,周期底部信心崩溃,永远无法做到逆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以房地产为例,现在对房地产行业大家都有共识:房子是永远上涨的资产,过去的每一次预测周期见顶都是错的,房价每一次都涨得更高。
但过去的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真的很长吗?有些行业的大周期几十年才转换一次,房地产从房改到现在不过30年,也许拐点正在前方不远,现在若以过去经验预判未来正周期持续,这未免有点武断。
过去那些看空房地产的经济学家们错了,可能是他们没有算准房地产周期的拐点时刻:有人预测20年,有人预测30年,但答案很可能是40年。于是在拐点未至的几十年里,他们受尽嘲讽。
其实房地产的周期高位不难判断,观察住房存量面积和人口。当住房存量面积越高,而人口越少,直到到达一个交叉点,新增的人口已经无法消耗新增的房地产住宅面积时,周期一定就会结束。
但问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错过了10年的上涨,提前看空,可能就会导致资产的增值幅度少了10倍,在这种巨大的潜在损失之下,于是越到面临周期拐点的时刻,反而越来越少人敢看空房地产。
就像股价,从高位下跌不少后,可能冒出很多抄底的声音,但此时往往并不是底,当股票跌了几年,已经没有人再敢判断底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会出现最低价。
因为之前判断的人脸都已经被打肿了,屡战屡败,在重压之下,就没有人敢预测了。但真理是:股价往下跌,跌越多,靠近底部的概率就越大。
在潜在损失的恐惧和经验效应下,人们往往会越到周期高位,反倒越不敢看空,而是看多。这是大部分人永远无法正确判断周期的根源。
结语
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要想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成就,都应该有两项基本的能力:判断周期,以及逆势选择。
现今的社会每个人都选择负债生活,认为通货膨胀背景下,不花钱就是贬值,得超前消费。于是买房要杠杆,买车也要杠杆,吃喝玩乐也要用花呗。在每一个人都这样做时,超前消费就不见得是一种理智的行为了,而那些默默省吃俭用,努力存钱的人,现在看上去可能有点落伍,但周期一旦反转,未来一定会给予他相应的馈赠。
-
傅海棠:唯有确定性,能解决所有问题!
本文来自傅海棠在资管网“第六届(2019)中国资管精英大会”上的演讲发言,文字有删减。 傅海棠:非常高兴再一次来到深圳和各位朋友们交流和分享投资经验。 今天给...
-
去等待巴菲特说的一生中的20个孔—— wjmonk
去等待巴菲特说的一生中的20个孔—— wjmonk 来自幸运的小卓玛的雪球原创专栏 价格是结果,如果一个公司可持续利润增长了100倍,市值增加100倍是自然的过程。但如果对企业...
-
天道骑牛:如何预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
投资成长股最大的难点就是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之前有不少朋友问我如何预测,其实我也是才疏学浅,半个新人。投资是门很深的学问,这里我暂且抛砖引玉,希望招来凤凰,引来山人!...
-
顶级投资思维四念:先为不败、守正第一、修心为上、持定信仰
来源@长信基金渠道服务 最近比较沉迷地接连读了三本书,分别是《京瓷哲学》、《不得贪胜》和《澄明之境》。我发现无论在什么领域做到顶尖的人物,其信仰、理念、习惯和方...
-
经典回眸:《展望99股市:谁是重组大黑马?》
过往经典深思依旧值得品味,有些元素似乎再重演 李文忠国信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98股市重组黑马及 99股市潜在资产重组股的分析 —— 股市———最大的动力和能量来自预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