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ph的言论集锦
论指标
自几个经济学家因建立了现金流折现法数学模型获奖后,DCF就成了一个新的时髦投资指标,指标投资者终于找到了一个比ROE ROIC 还先进的指标,而在我看来企业的成长却只存在于用户的心中,用户是否打算在未来增加购买支出?这怎么可能透过杜邦分析加 DCF 获得?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企业成长只是因为过去的财务结构更符合经济学家们的数学模型,而不是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心动与挂念,当然用户的内心潜在需求无法量化,马有几颗牙去只有看看才能知道,而不是闭门造车的DCF,
MACD,KDJ,CYS,PE,PB,ROE,ROIC,DCF,DDX…..指标投资者不遗余力地在寻找更科学的指标,然而自从占卜术出现以来,都是换汤不换药.买东西不看东西而只看指标,正如娶媳妇通过占卜或者通过更先进的X 光体检表一样荒唐,科学占卜就不是占卜?当然我又得罪了不少人,投机取巧的美梦又落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何为形式?何为内容? PB就是内容,而社会应该优先发展那些行业就是形式? 那这个内容也太简单了,而这个形式却需要深入思考和观察,如此,我宁愿 观察和思考 形式,而对连小学生都能理解的内容却视而不见,我是企业投资者,不是数据投资者。
一看PB,买,投资太美了,坐在家里,不用一团浆糊式的观察和思考,当年重仓茅台,现在就应该重仓银行,2004年茅台PB是多少?大盘平均PB 是多少? 原来当年你专门买入高PB的企业,今天却来教训别人没有重仓低PB 的企业,这脑子可真够清楚的。茅台这个例子好,涨得多了就应该卖出,去买那些跌得多的低PB 的,2004年跌得多的,一年后又跌了多少?而茅台一年后如何?
巴菲特说:投资于好生意. 在香港,他没有买入 汇丰,没有买入恒生,也没有再买入中石油,2003年的中石油和2008年的中石油估值一模一样,他却买入了 比亚迪。
我们的投资只可能因为企业的发展而增加收益,而不是赌未来有一个牛市,估值回归,未来有没有牛市无所谓,因为企业每天都在快速发展,当然有人认为股市是赌场,来到这里就是玩估值游戏,那就让时间说明一切吧,看看投资是不是这么简单,看看 PBPE,就可以大赚特赚.
自由现金流能流出奥巴马坚持银行必须分拆他们的业务吗?企业的未来可以用指标测算吗?这种违背常识的混蛋逻辑竟然也有人相信?生意只有用心去判断,计算机也会做生意?太奇妙了,自动售货机生意如何?
茅台的自由现金流最多,Google几乎没有自由现金流,而是需要大量的融资,由此你得出,茅台非常值钱,Google一文不值。是不是狗屁?再说伯克希尔哈萨维有钱就投了出去,总觉得钱不够,所以他一文不值,另一个企业把赚的钱都存进银行,所以伯克希尔哈萨维一文不值,存银行的企业才非常值钱?请回答我的问题 。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派和价值分析派是一丘之貉,MACD和PE是换汤不换药,他们都认为他比对手盘聪明,他知道的比对手盘多,他看到的信息没有包含在股价之中,别人都是瞎子和笨蛋,投资可以通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and闭门造车的奇思妙想完成,投资不是体力活,不是残酷的竞争与博弈。
论银行股2010-2011
发展是硬道理,银行的成长性始终无法让我分仓与他,中国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成长股太多了,相比之下10倍PE的银行股太贵了.太贵了。
过去十年里银行股始终太贵了,这是我思考诸多因素后的看法. 当然随着我资金的增大,也许未来我会配置一些银行股,也仅仅是配置而已.中国处在一个伟大时代,把资金配置在银行股上太亏了.亏大了。
银行股跌了一半,但我仍然认为银行股太贵了,6倍PE是合理的价位.
我认为银行改革才是投资银行股的关键。今天我一直在思考:银行和实体经济比较存贷业务方面是不是赚得太多了? 银行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
如果中国出现李蹈葵担心的滞胀局面,收窄存贷差会到多少? 但这毕竟是短时间的问题,即使存贷差象1998年收窄到近乎于零,银行开始亏损,也没有银行改革对银行的冲击大,我不担心由于收窄存贷差而导致银行出现亏损,我不是账本投资者,但是我担心,银行的经营被过度限制.
如何改革银行体制?中国需不需要加收银行税,不思考:在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以后,应该如何重新思考和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不是不行的. 美国在改革,欧洲也在改革,中国会如何改革?
我的常识是 如果出现滞涨,存贷差会收窄到零,很多银行会开始亏损,ST也不新鲜,我的常识是深发展在历经1997年辉煌后,十年后才回到他当初辉煌的价格。 我的常识是 中国会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加快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我的常识是 中国的银行也会亏损,也会倒闭。
中国投资者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虽然很多投资者只是基于数量化投资的角度,而不是现实企业经营的角度,但我想暂且也把他们当作有主观能动的投资者来看待.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司令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如何配置资本?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至少我坚定地认为目前中国要抓住机遇,迅速做大作强实体经济,邓小平说:机会难得.
这一次金融危机是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史性机会,我把我所有的资金始终配置在中国中高端制造业上,当然不是中国不需要银行业的发展,而是做事情要有轻重缓急,没有不值得买入的股票,如果银行跌得过多,支持一下也是应该的,但目前我认为 银行高估了,
很多中高端制造业的股票虽然涨了很多但仍然处于低估的状态,涨的多不是卖出的理由,跌的多也不是买入的理由,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不是数量化投资者,我是企业投资者,决定我投资的关键不是账本和估值,而是企业的经营.主动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交给我们的工作,不能偷懒做数量化投资,
在类比汇丰和招行之前,我想请教几个问题:
招行有自己的保险业务吗?招行有自己的投行业务吗?招行是发钞行吗?招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多少?汇丰是多少?按照新巴塞尔协议去杠杆化,招行要被去掉的百分比你算过没有?在细分市场世界范围内,招行的竞争对手有几个,汇丰有几个?
浙江永隆银行 浙商银行….如雨后春笋的私营银行 与 招行竞争 还是与 汇丰竞争同一个细分市场?
如果出现极端情况,英国政府可以无限注资汇丰,请问招行的那个股东有能力无限注资? 如果出现了挤兑,招行的拆借能力能和汇丰比吗? 汇丰员工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多少?招行是多少? 先回答了这些问题再类比不迟,烦请赐教。
即使巴菲特 在富国银行最低价买入,在最高价 卖出,十年收益率也只有200%,而同期拿着苹果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是十四倍,所以我说过去十年 银行一直在高估状态。
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同样如此。
即使是现在,按照中高端制造业股票的动态市盈率类比,银行应该在 6倍 PE才合理.我举一个例子,不是推荐,过去五个季度的季报,招行的股东权益增加了多少? 中联重科增加了多少? 这不是个案,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股东权益 平均每年增加50%,而银行平均增加 17%,当然过去不能说明未来,我认为未来一年 中高端制造业会加速,而银行会进一步减速,我不是逆向投资者,我不会因为大家都买入银行股,就不买入银行股,我是企业投资者,当然这年头不买入银行股好像就不合时宜,
论宏观
世界经济进入新的一轮探索周期,记得上一轮是因为贸易国际化加速,记得上上一轮是信息技术带动,记得上上上一轮是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记得上上上上一轮是布林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后美元开始泛滥,带动美国消费业和金融业的崛起,记得上上上上上一轮是美国工业化和重化工的突飞猛进…..这一轮是什么?
奥巴马着意让美国再制造化,重新加强美国的制造业,我们中国的企业投资者应该如何接招?回想起邓爷爷的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轮人类的经济探索,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我应该肩负何种责任?继续观察继续思考,投资不容易,它真的是一项艰巨而繁琐富有挑战的工作。
当然作为业余投资者,可以进行数量化投资,因为目前无论投资中国的任何产业都可以获利,但是我不能这样要求自己。
投资是我的工作,这也是我决定关掉博客的原因之一,做一个专业的投资者,不要再和业余投资者争论,因为投资太复杂,绝不是争论可以解决. 面对下一轮发展,人类开始了新的探索,这是一个大问题,绝不是只言片语可以概括,苏格拉底说:面对决定我们命运的诸多因素,我们必然处于无知的状态.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观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最终为社会做出准确的资本配置,这真是一项挑战性极强工作,我喜欢.
多看,多问,多想,不会吃亏,嗨嗨。股票市场的伟大就在于他经常羞辱我们,提醒我们,你落伍了。同时他最接近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里会很好玩.
嗨嗨,十多年来我很少到证券公司,因为在那里我是一个不会投资的股民,的确我与投资无缘,但我与企业有缘。我1992年高中时代就关注股市,但始终没有进入,直到1998我看到类似同方股份上市,才进入了股市。是企业吸引了我,如果只是一些代码,我一分钱也不会投入,对于我来说股市倒闭不倒闭不重要。
垄断不是错,很多行业不能不进行垄断经营,比如电力等行业,但问题是他可能肆意勒索社会吗?谁比谁傻?
今天买了一箱伊利牛奶,发现伊利牛奶越来越稀了,股东利益至上,多兑一些水报表会好看很多,记得2008年三聚氰胺期间我写过一篇文章:资本市场的弱智基因。当时我发现伊利牛奶从来没有那么醇厚,奶香四溢,为了留住客户企业肯定赔本经营,有网友说我看得准,其实不是我看的准,而是我理解用户不是傻瓜这一基本商业常识,但是资本市场就是疯狂抛售他,明明企业就要高速发展了,资本市场却在抛售他,相反的例子也很多,明明要被用户抛弃了,资本市场却仍不断买入,
资本市场的弱智基因的根源在哪里呢?因为他们认为用户至上只是一个口号,山西毒疫苗是另一个明显的例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靠地区垄断,企业视用户为傻瓜,最后锒铛入狱也是必然。现在我在思考,资本市场的弱智基因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呢?还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的合理性在哪里?资本主义就是要让一些人倾家荡产
因为低估值买入而不太在意企业成长速度,也可以赚钱,估值回归也能赚,不过我不能允许自己这样做,这是对我自己的要求而已,不是要求别人。对于自己,我的要求很明确,必须因为企业的高成长而买入,配合相对低估。不得投机取巧,采用数量化选股方法。理解企业,并确认它能够高成长,因何高成长?是我必须确认的事情,市值大了,有些懒惰,自我警醒一下,不能懒惰投资。继续搜索,不能把眼睛只盯在目前低估值的板块上。
适合自己就是好,嗨嗨,追求高成长是一种投资偏好,并不是标准答案,适合自己就是好。把眼界放的宽一些,也许会有更多的乐趣。选择一种独特的投资方法只是个人偏好而已,以上观点仅仅是对我自己的要求:必须寻找高成长的企业。
论与巴迷的不同
1.我胆小,我不敢仅凭文字化的信息进行投资,我承认在投资上我十分胆小,我会尽量深入了解企业以后再做决定,你可以说我狂妄,也可以说我繁琐,也可以说我笨蛋,但其实我是胆小,我不认为投资安全边际来自便宜的价格或者分散投资,我只相信投资安全只来自对企业的深入了解,
2,我认为我不如对手盘聪明,大家都是人,智商在一个水平上,仅凭阅读就想取得远远跑赢大盘的投资收益,凭什么?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那是投机,谁说过这句话来着?一位巴迷说:巴菲特不是价值投资者。要我说,巴迷们干脆直接说:这个世界只有我知道的才是正确的,凡是我不知道的都是错误的。
3.我有广泛爱好,每当我和巴迷谈及社会的时候,他们都说我扯远了,你胡扯什么?去年我说您注意过110报警案件的比例吗?有60%都是醉酒导致的,限酒令是迟早的事情。
一个巴迷说:你脑袋进水。这和投资有什么关系,我所知道的巴菲特理论千年不倒,亘古不变(其实是他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巴菲特没多大关系)茅台就是好,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企业不会因为用户的变化而变化,盈利率是稳定的。我明白了,原来企业在真空中经营,利润不来自用户,而是来自财务报表。—你不要认为这是胡扯淡,这是真实的争论。
4.我认为企业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没有永生的企业。
论工业
中国的机床让人伤心,数控机床比的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精细加工技术和产品更新能力,我国如果能有东软类似的公司就好了,CT都起来了,数控机床还是起不来。
处处留心皆有机会,很多时候持续观察很重要,在没有确信我们的数控机床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之前,观望为宜,投进去也是浪费社会资金效率。
论价值投资热门股
最可气的这些优雅者动辄就是可口可乐、茅台、五粮液,请问你知道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时候遭到过多少嘲笑吗?一个卖糖水的公司,卫生状况劣迹斑斑,业绩下滑。优雅吗?事后诸葛亮先生。
林园和王亚伟都买入了茅台,记得当时的情况吗?白酒是不健康饮料,已经多年业绩平平,泸州老窖上市十年一点没涨,而且传言国家准备提高白酒消费税5%,谁买入谁就是投机的傻瓜。优雅吗?事后诸葛亮先生。王亚伟买入后忍了2年,亏损30%走人,优雅吗?事后诸葛亮先生。投资是事后诸葛亮吗?聪明的先生,你一定会嘲笑现在正在孕育之中的大牛股,你来这里是捣乱的?还是想共同提高投资收益的?你到底关心什么?自己的优雅,对不起,我不关心,请一边玩去。
请问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投资不是炫耀,大猩猩投飞镖,选股成功就值得夸耀吗?请教一个问题:目前中国高端白酒不断扩产,潜在消费者有多少?供大于求之后毛利率会不会下滑?或者限产保价?
一个人每天喝酒的极限是多少?要饮用多长时间会得肝癌死亡?这些问题对于你来说不会没有计算过吧?投资高手,这次我洗耳恭听。
既然遇到了高手,我就多请教几个问题,40岁以下饮用高端白酒的人群比例是多少?和50-60岁的比例下降多少?60岁以上饮用白酒会不会加剧高血压和脂肪肝?如果继续大量饮用能活多长时间?公款吃喝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地产经济,在中央限制地方卖地冲动后,吃喝费用会不会下降?醉酒驾车的事情越来越多,中国最终制定限酒法的可能有多大?国窖1573和茅台比有哪些优势?用户为什么购买?白金酒和黄金酒,你认为用户会更喜欢哪一个?
很多人吹捧林园投资茅台如何成功,方法如何巧妙,可是你知道林园走访了多少个喜欢喝酒的人吗?你知道林园去过几次茅台镇吗?林园依靠一个理论?即使是你说的芒格的理论,发现了茅台?可能吗?扯淡也不是这样的扯法,当然,先射箭再画靶子,百发百种。
-
Morph君的投资思想(二)
(2013-04-11 10:37:13) 中国的机床让人伤心,数控机床比的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精细加工技术和产品更新能力,我国如果能有东软类似的公司就好了,CT都起来了,数控机床还是起...
-
Morph君的投资思想(三)
(2013-04-11 10:37:32) 季东: morph的视野和功力非同一般啦。以武功论至少是达到无招无式的境界了。可惜morph的博客关了,平常难得见到他的评论。这次是难得看到的长篇大论,实...
-
Morph君的投资思想(一)
一、雷曼兄弟的垮掉 在于1986年出版的《华尔街的贪婪与荣耀:雷曼王朝的垮台》一书中,肯.奥莱塔谈到,正是“贪婪” 导致了雷曼兄弟公司的垮台。在雷曼,重要的不是雷曼兄弟公司...
-
顶级投资思维四念:先为不败、守正第一、修心为上、持定信仰
来源@长信基金渠道服务 最近比较沉迷地接连读了三本书,分别是《京瓷哲学》、《不得贪胜》和《澄明之境》。我发现无论在什么领域做到顶尖的人物,其信仰、理念、习惯和方...
-
黄燕铭培训笔录流传
据媒体报道,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今日声明,近期流传的20151118黄燕铭培训笔录失实,强烈谴责信息发布者侵权,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这份笔录主题为《证券研究的基本...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