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腾腾爸:金融思维与商业思维,你会选择谁?

投资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光有专业或光有热情,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关于投资,市场间常常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这些误区的存在,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复杂性。

很多人缺乏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穷其一生也没有走出误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以前我们曾探讨过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区别,很多朋友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平时口口声声提及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价值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标的对我们来说才是有价值的。

用这套理论作标尺,也一下子明白市场上那些繁杂的观点,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又对在哪里,错又错在哪里。

门儿清——这一点很重要。

今天我们再分析和讲解一个更有根本性的投资误区,事关投资者基本的思维模式问题,我相信一定会对很多人有所帮助。

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第一种叫商业思维,第二种叫金融思维。

这两种思维模式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但是投资者常常搞混,对我们的投资行为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01、什么是商业思维


 

投资界有一句话,被市场中人反复念叨,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听得厌烦了——这句话叫: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到过吧?

股票就是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买股票就是买下企业的这部分所有权,卖股票就是卖掉企业的这部分所有权。

所以从本质上讲,投资股票和买卖企业、经营生意是一样的。

如果你不是在股市里买股票,而是在生活中找一家真正的企业进行购买,你会怎么做呢?

首先,你得确定这家企业整体上到底能值多少钱?

其次,你得计算清楚你用多少价格买入,才能利益最大化?

最后,你和对方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样才能成交。

评定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通常有两种基本核算方法,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这两种方法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定结果,常常是差异巨大的

在现实中,一家企业用成本法核算,可能只值2000万,用权益法核算,可能就值8000万。有时候,又恰恰相反,用权益法核算,得出的结论远远小于成本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如此差异的两种核算方法,你会选择哪一种使用呢?

作为买方,你当然会选择最便宜的那种方法;作为卖方,你当然会选择最贵的那种方法。

所以到底是选择成本法还是选择权益法,能保证你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大的原则。

这种依据企业资产的价值决定买卖的思维方式,就是商业思维。

简言之,完全用做生意的思维来思考股票的买卖。

前段时间,媒体采访曹德旺,曹先生在点评福耀玻璃时说,如果重建这样一家企业,至少得需要1200亿元人民币,而现在股市上只有几百亿市值,所以市场给我们企业的定价偏低了。

曹先生和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的思考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就是从重置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而不是浅层次的股价、市值,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思维。

 

 


02、什么是金融思维


 

金融市场对企业的定价,和商业市场又完全不同。

在股市,一家企业的定价可以简化为如下一条公式:

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

理论上讲,当每股收益增高,市盈率不变,每股价格就会上升。

事实上呢,每股收益增高后,人们对这家企业的前景更乐观了,所以给的市盈率也会更高,每股价格上升幅度更大,也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击”。

比如贵州茅台,13年-15年间,收益低,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17年之后,收益变多了,人们更乐观了,市盈率也给得更高了,双击之下就有了4年7倍的股价增长奇迹。

这种完全依赖和体现于市场、悲观之后之更悲观、乐观之后更乐观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金融思维。

它离企业稍远,离市场更近。

 

 


03、金融思维与商业思维的区别


 

从上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金融思维的核心是收益,商业思维的核心是资产核算中更有利于自己的价值,二者的区别是根本性的:

1、股票的收益很容易被人为操纵,市场中诸多的财务造假,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收益做手脚的。如果收益是虚假的,那么通过收益乘以市盈率得出的每股股价就一定不是企业价值的真实体现。所以从金融思维出发买来的股票,很容易出现畸高或畸低的情况。

2、收益的变化往往更剧烈,尤其与资产相比,收益的波动起伏更容易发生。所以用资产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得出的结论往往比用收益评估得出的结论更稳定,也更接近事实真相。

3、金融思维只对收益这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评估,而商业思维会对资产和收益进行双重评估,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所以金融思维不如商业思维全面、客观。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商业思维基于商业市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因而更稳定更可靠,而金融思维更偏向于金融市场,受到喜好、风向等情绪指标的影响更大,所以会起伏不定。

 

 


04、选择哪一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


 

讲到这里,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长期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是偏重商业思维的,因为他在买卖股票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以及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否获得长远的发展,而短线投机者,则一定是偏重金融思维的,因为他看到的只是股价的涨跌,追求的只是市值的一日之长短。

但上边的这段论述,只是理论上的区分。

事实上是: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因身处金融市场之中,每天看到的就是股价的起起伏伏,企业经营基本面的变化是隐性的、缓慢的,不可能像股价这样发生如此显性的、剧烈的变化,所以耳濡目染之下,金融思维常常远远胜于商业思维。

很遗憾,这就本末倒置了。

如果你真的打算长期投资,你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在买卖股票前,要闭上眼睛想上几分钟,问自己是否受到了过多的金融思维的干扰?

商业思维还是金融思维,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

最近市场上关于贵州茅台的争论非常多。很多人言必称茅台,言必称“伟大的企业”,其实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哪些人是真价投,哪些人是假价投。

那些在茅台不受待见、股价与估值极低时勇于买入的人,一定是秉承着商业思维,看到了它被低估的现实,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重。

因为他们是以做生意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股市投资的。

那些在茅台成为热门股又来看好和买入的人,只不过是股价飞升后的投机罢了,和当初那些闭着眼瞎炒神板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秉承的,只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金融思维罢了。

我相信,这样的人,是做不好投资的。

 

作者:我是腾腾爸 

 

赞 赏

    推 荐 阅 读

  • 我是腾腾爸:估值误区与人性误区

    引言:证券投资中的误区有很多,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部分小伙伴在投资生涯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让自己在投资的过程中吃过很多亏,这些误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估值误区和...

    我是腾腾爸:估值误区与人性误区
  • 傅海棠:我的投资哲学

    傅海棠:农民出身,国内期货界的传奇人物。2000年开始做期货,2009年-2010年用18个月时间从5万起步做到1.2亿,2016年创造了70倍的收益传奇,以自有资金从1500多万做到10亿元之多...

    傅海棠:我的投资哲学
  • 简大人:“人性洞察力”与“策略”

    谈到人性洞察力,普遍想法都是洞悉人性,克服人性,但是真正到考验人性的时候,普遍情况仍是焦虑万分,进退维谷。很少人会去想,既然人性这么难客服,为什么不绕过去?   ...

    简大人:“人性洞察力”与“策略”
  • 冯柳语录

    冯柳语录: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没有办法去认知。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

    冯柳语录
  • 呼唤隐形冠军,否则,规模化背后还是打工!

    导读:中国的产业要由大变强,拥有话语权,就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新的错误理解……   ...

    呼唤隐形冠军,否则,规模化背后还是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