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手记8——价值投资者,魔幻主义?

(手记系列是给自己的思考和对问题的记录,并不是一个系列教程,所以内容写的随意,有的只言片语,没去深度展开。更强调“道”的层面,而非“术”。特别提醒,以防误导!)

 

 

说到价值投资,忽然感慨,我们再不推出注册制的话,新一轮的工业变革红利又将错过。所谓的“指数”逐渐失真,毫无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留下的只是一群指鹿为马,说风是雨的“赌徒”,望梅止渴罢了……

 

谈到价值投资,我们都在裸奔,你信吗?!至少目前阶段一定是!

 

但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无数的基金公司、国家队,看看他们投资的标的根本就难以想象,他们能把老百姓的钱国家的钱当游戏币一样玩一玩吗?或者与民争利吗?它赚谁的钱?或者说它是来赚钱的吗?这些问题我想了很多遍,想明白这个问题只要把“国家”作为单位就相通了,得到的答案使我可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明白广义上“价值”的定义。

但这里只想记录我对“价值投资”的微观定义,对散户而言本质上的投资价值。

 

 

——————————
圈子里有句话: “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操作”。我把这句话改一下:没有不赚钱的方法,只有错误的用法。与其研究方法,不如改变认知。就拿“价值”至上的“价值投资者”来说,他们真的是在赚“价值”带来的收益吗?!

 

这得从股票的性质说起……

 

股票是什么?教科书上会告诉你,当你拥有一支股票,就拥有这个企业的股权凭证及权益。
但学校和教科书上并不会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句话只是对战略性投资者而言的,对个人(散户)来说,啥都没说,啥都没用! 战略投资机构可以进行举牌,进行实业控股,融资等等作用,股票是他们达到各种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而对个人投资者(散户)而言,股票是什么。打个比方:
你和一个人聊天,你会被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讲话内容感染,如果他开心,喜笑颜开或悲伤。那么你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心情愉悦或难过或悲伤,也跟着面部表情发生变化。这就是股票和企业的关系。跟你聊天的人是企业,你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听上去感觉很魔幻,但这就是事实,股票跟企业确实啥关系都没有,看不见摸不着,又没给过你实实在在的东西。之所以认可有这么个东西,是来自于企业的信用背书。(就像货币,如果没有国家信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作为背书,也是废纸一张)

 

股票和货币一样,它是一种客观抽象的存在,换句话讲,是一种意识形态。
(这又引发另一个话题:既然如此,股票可不可以作为国家调控的工具?——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背后有许多许多的故事……)

 

股票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价值”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说难听点,是意淫的抽象逻辑,你说有它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就得明白一个问题,价值投资者最终赚了谁的钱,或者赚的钱来自哪里?这是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价值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分水岭。

 

情景一、有些人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找到同样认可同一种价值观的人一起裸奔。比如,认可某一种估值模型——仅仅是认可估值模型推演出来的价值……

 

(这里再强调一遍: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估值模型的现象?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们就像技术分析者研究诸如波浪理论、指标等等,当股票价格与自己的“判断”的不一致时,往往不会怀疑指标的有效性,而是在自己身上反思,认为是自己的研究的不够,是自己没真正学会该理论指标——这时的你就像一个掘地峰。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价值投资派:
有人认为股票的价格等于企业的价值,所以认为可以用数学等式算出来。当股票价格与他计算的结果不符时,则认为是自己的模型出了问题,继续在模型上找原因。殊不知股票是动态的,而且股票的价格=绝对估值+相对估值,价格=绝对价值+泡沫,或价格=绝对价值+溢价,或 价格=绝对价值-折价。都听过“只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透露出概率思维和仓位管理以及对股票的认知和敬畏,也再次说明投资不仅是技术还是门艺术,不仅是科学还是门哲学)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简单化就是:不要以为技术分析就是研究形态、研究波浪理论、研究指标等等就叫技术分析;不要以为价值投资就是研究某些估值模型和财务指标就叫价值投资;那你真的误解了技术分析和价值投资。当你有了完整的认知、完整的投资体系,你就会明白技术分析和价值投资是分不开的,技术为价值服务,价值作为技术的参考!上一篇也提到,要融合它们的常识和本质的东西。这是一个学习方法论的问题了)

 

情景二、有些人理解的价值投资就是认为长期持有,关注的是时间这个因子本身,殊不知价值投资不是按时间定义,价值本身的长短才是。但又不可否认,长期持有的“伪价值投资”派确实大部分人都赚钱。原因是,长期持有刚好吻合了A股的牛熊周期,他们赚的钱实际上来自“靠熊市时人类恐慌导致的折价,牛市时人类疯狂导致的溢价”,而不是他们认为的“价值投资方法”本身的正确。
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在股市成熟的标志是,淡定的屁股比用脑袋赚的钱多”。这句话基本道出了90%的股市赚钱的秘密!

 

情景三真正的价值投资

 

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判断世界无限的未来?是人类的悲哀?

 

经过不断求索和思考,穿透本质,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投资的应该是价值,对散户而言,价值的本质应该是企业盈利后给你的分红,也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其他所谓的“价值”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这里不讨论)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公众认可的“价值股”都是几十倍pe,即使在分红不变的情况下得花上几十年才能收回成本!几十年后你还在不在?它还在不在?

 

再来看分红的来源,分红即是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去负债。但是到你手上的分红需要扣掉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这部分钱留存在公司用来再投资或应对不确定性。可一个简单的道理,再投资的钱就一定能保证盈利吗?所以企业赚的钱最终又回到企业(给出的分红太少),或者说被企业又花了。作为散户而言,没有给出实实在在的分红,即使这个企业在变大,净资产在增加,那又跟你有啥关系?企业的存在则过眼云烟。它讲笑话的时候,你跟着笑?它讲鬼故事的时候,你跟着担心受怕?

 

一个有效市场,价格等于价值,再加上人性疯狂导致的溢价,盈利的空间基本没有了,甚至透支了。当它低估的时候,还有更低估,最后还有退市等着你。你曾认为的“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已是陷阱。

 

何来价值投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何去何从?
价值投资应该怎么做才有效?或者说,如何让抽象的逻辑无限接近于现实的收益?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必然也是投机的高手。

 

因为上面已经给出结论,只能靠人性恐慌导致的折价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分红收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为什么巴菲特强调“自由现金流折现”、“护城河”和“安全边际”,就是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企业是一回事,股票是另一回事,两者的价值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他把“护城河”和“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担保人”、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担保证明”。

 

有了“担保人”和“担保证明”才敢去博未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价值。

 

只有企业拥有护城河才能有更持久的“存续期生命期”,只有在“存续期”越久的前提下才能谈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收入。而他又非常明白人是自私的,资金是趋利避害的,预期的自由现金流能不能实现是未知的,所以再加一个“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赔率”!

 

巴菲特强调的“市场先生”“护城河”“安全边际”更是因为明白企业和股票存在“虚幻”“魔幻”的关系,他的三大理论则揭开了这层遮羞布。

 

突然觉得巴菲特的理论与儒道思想不谋而合,并且既了解唯心又讲求唯物。看破又不说破,但又给出了破局之道。

 

 

结论:价值投资存在的根本还是市场波动,价值投机

 

价值投资本质指标:自由现金流、分红率、股息率、无风险利率

 

当股价随着价值而走高甚至超过你预期未来现金流收入时,你会赶紧卖出锁定利润而规避不确定性,而不会傻傻地持有几年十几年只为了区区那点分红。这就又回到了价格博弈获取收益的道路上了……

 

所以,价值最终体现(摊薄)在了股票价格上的波动,纯粹的以价值投资理论模型作为“价值投资”是虚妄,价值本身体现的价格、价值本身获得的收益与市场相悖,与人性相悖。如果世界上有价值投资方法的话,那就是价值投机。

 

所以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更像是一级市场的天使投资。唯有在萌芽阶段,才可能出现“价值”投资的机会。

 

 

除此,
目前价值投资者认可的公司都是一些已经模式固定,无非就六种典型的模式:
1.茅台模式(货币属性抗通胀+稀缺+垄断+重复购买)
2.亚马逊模式(现金流折现模式+重复购买+薄利多销)

(经典的现金流 模式 利润少,但现金流逐渐变大)

 

3.沃尔玛模式(快速周转率+强调预收款时间和应付款时间)
4.银行模式(卖钱+国家担保+无风险利率)
5.周期性模式(周期性+垄断,比如基建、基建材料、房地产、钢铁,比如长江电力)
6.BAT模式(技术创新+用户心理依赖:比如苹果、微软、阿里、百度、腾讯)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护城河”+相对可“永续经营”。

 

 

最后,谈谈研究这个话题

不要为研究而研究,而应研究“研究的外环”,有句话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我们怎么认知,就会怎么生活。我们怎么研究就会怎么操作。穿透本质,直达内心的拷问……

赞 赏

    推 荐 阅 读

  • 机遇已来临,五年一遇!

    弹指之间,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五年,似曾相识的那种激动、紧张、责任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这难得一遇的机会足足等了五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年的苦涩煎熬,...

    机遇已来临,五年一遇!
  • 感悟系列9:三道鬼门关

    《股掌V的心路历程》   致自己!   投资需要闯完三道鬼门关才算入门 (也许进去了出不来,出的来那就恭喜了!) :   一是,市场的认知(人) 二是,财务数据的认知(符...

    感悟系列9:三道鬼门关
  • 投资手记10——股市上涨可以刺激消费吗?
  • 投资手记7——投资的常识

      行走的时空   一觉醒来,已行千里。短暂的时间里就到达了另一个空间。远方,其实不远,就在脚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里,我们用市场空间换来发展时间,各行各业...

    投资手记7——投资的常识
  • 感悟系列2:造假主义

    【感悟系列2:造假主义】   现在连TM财务造假都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 古典造假主义:机器折旧、应收账款计提… 现代浪漫造假主义:账记错了、扇贝跑了、商誉减值、经...

    感悟系列2:造假主义